夜幕低垂,在位于庆云南街的一家中餐店里,此时灯火通明,大厅里坐满了客人。随着一道开胃菜端上桌,客人们各自打开面前的一套清洁碗筷,除了单独的餐盘、碗,每位客人还配备了两副筷子。
“黑色的筷子是公筷,有新筷头的是私筷。”服务员小刘介绍,该店推广使用公筷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最开始也有很多客人不适应,但经过宣传劝导,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人习惯自觉使用了。
记者注意到,这家店在餐桌后的墙面上,印有“桌上有公筷,‘筷’乐又健康”的宣传标语,还配了生动的卡通画,宣传使用公勺公筷。桌子上4个角,也各有一个10平方厘米的提示区,倡议使用公勺公筷。
“使用公勺公筷一点都不会拉开朋友的距离,反而让我们吃得更文明、优雅,我举双手赞成。”和朋友们一起聚餐的市民李女士说,自己不但是在外面和朋友聚餐这样吃,在家里也是使用公勺公筷。“这就是个观念的问题,就像进屋脱鞋一样,大家正越来越接受,把使用公勺公筷当成一种习惯了。”旁边的朋友程女士说道。
此时大厅里十多张桌子满座,客人基本上都做到了使用公勺公筷。“虽然提供了两副筷子,但不会加收费用。”大堂经理告诉记者,该店是首批响应《成都市餐饮业公筷公勺使用规范》的商家之一,平时服务员也会在用餐过程中主动引导宾客使用公筷公勺,如今推广成效越来越明显。本报记者 陈方耀
新闻推荐
潘蕾在成都参加首店经济主题活动“七普”数据显示,成都过去10年里新增近600万人。其中,大学学历人口535万人,占总人口的...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