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成都日报 2021-12-08 02:09   https://www.yybnet.net/

廖茂林王国峰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展现了四川省跻身碳达峰、碳中和全国第一方阵的决定与决心,对全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先锋城市建设路径目标一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与牵引下走出的绿色发展“中国方案”。当前,成都正在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牵引,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率先实现碳达峰,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碳中和“先锋城市”。

“碳中和”是系统的、全局的工程,会带来社会发展方式整体性变革,是多维的、是立体的、是需要突破的。在高质量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碳中和”先锋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数”(底数)、“术”(方法)、“束”(目标),三者缺一不可,具体来看,需着力加速能源转型、产业集聚、交通低碳、建筑节能、金融绿色,实现高质量发展。

能源转型

加速能源供给侧改革。依托全国首家省级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培育成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突破“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技术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研究与示范,打造碳中和技术创新基地,实现负碳技术与生态碳汇的双路径组合。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清洁生产等产业,打造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多元应用场景,加快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增长极和新动力源,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夯实产业支撑,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内源性绿色新动能。

产业集聚

聚焦未来赛道。精心谋划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产业功能区产业及生态空间布局,推进产城一体化。探索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发展低碳型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合同能源管理、能源与排放核算服务、碳排放权交易咨询等能力。修订完善碳中和产业规划,梳理机会清单,打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加速循环产业发展,鼓励发展绿色产业。

全力打造碳中和产业生态圈。支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鼓励建立循环化产业园区,打造零碳示范区、示范园。调整优化产业生态圈布局,支持临空、高铁经济区发展,打造一批低碳技术、绿色产品多元供应的“碳超市”,构筑全民低碳的社会氛围,加速绿色生产方式示范应用、技术验证、熟化推广。

交通低碳

统筹区域交通整体布局。持续推进建设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改造、成都外环铁路、成都至德眉资3市市域(郊)铁路等,构建“两环三射”都市圈轨道交通骨架。统筹布局以成都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成都地铁以多种方式向毗邻区域延伸,构建以成都站、成都东站、天府站、东部新区站、德阳北站、眉山东站、资阳西站为核心节点,多种轨道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都市圈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力争在未来五年,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以上,力争轨道交通(地铁+市域铁路+有轨电车)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

构建高效联通的现代交通圈。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货运集约高效发展。不断扩大低碳交通技术应用范围,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展智能路网改造,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为融合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绿畅并举、快慢相宜”的智慧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倡导市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构建绿色低碳生活圈。加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监测,全面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低碳试点示范、低碳数据支撑和低碳理念普及,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建筑节能

降低建筑全过程能耗。引入零碳建筑、零碳社区等概念,制定全过程、全类型的零碳建筑与社区/城区标准体系。通过编制《成都市零碳建筑技术标准》,支撑建筑领域减碳任务分解、逐步迈向能碳双控,支撑建筑领域达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速构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相关计算方法,规范零碳建筑定义、计算边界、评价指标,引导建筑节能减碳,增强建筑相关企业对碳排放核算、核查的意识,为未来建筑参与碳排放交易、预测建筑领域中长期碳排放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完善全生命周期建筑脱碳。以制冷空调、照明产品、电梯、办公电子设备、通风机、压缩机、水泵等主要用能产品和设备作为研究对象,从提升设备/产品本体能效、减少制冷剂温室气体排放、系统节能运行控制、新能源替代电能4条路径开展关键节能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在确保基础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来不断提高材料性能,尤其是建筑结构材料的强度和耐久度上不能打折扣,要确保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性能优良并延长其生命周期,在可回收循环利用生产技术创新上要进行全面创新,通过提高循环利用效率,不仅能降低能耗,同时还能实现成本控制。构建零碳建筑与社区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指标体系,零碳建筑与社区规划设计方法,开展弹性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和零碳建筑与社区技术集成及示范研究。

金融绿色

发挥绿色金融“加速器”作用。构建绿色产业认定及绿色金融评估体系,加快培育本地绿色评估认证机构,支持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开展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并争取相关资质,完善绿色认证评估体系。引进国内外信誉良好、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第三方评级机构、绿色认证机构来蓉发展,支持开展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资质审核、绿色信用评级等业务,聚焦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四大重点领域碳排放降低和低碳技术创新、生态碳汇两大能力提升,设立成都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以绿色项目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挥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抢抓成都市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契机,积极鼓励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以产品创新有力地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开展直接融资,探索发行碳中和债券、气候债券、转型债券等创新品种,积极开拓海外绿色债券渠道,扩大绿色直接融资规模。推动发行绿色资产支持债券、绿色项目收益债券等资产证券化产品,盘活绿色信贷资源。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将绿色信用记录纳入信用风险考量,在信用评级报告中进行专项披露。探索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将保险费率与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挂钩,发挥费率杠杆调节作用。鼓励资金支持绿色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作者:廖茂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智库国际部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同城化研究所所长;王国峰,山西财经大学农产品流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新闻推荐

牛羊混合奶粉禁称“羊奶粉”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标签标识的公告》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婴幼...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