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代相亲 焦虑源自如何让婚姻吸引年轻人

来源:家庭生活报 2021-12-16 00:38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人民公园相亲角

临近年关,又到了单身男女们的煎熬时刻。中国的老人们,永远不缺乏催儿女结婚的热情。

之前,一个不到30岁、年入50万的小伙子,勇闯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被守株待兔的阿姨们抓个正着。在了解小伙子的具体情况后,给他下了定义:无房无户口无稳定工作,“三无产品”。

房子男方出首付,婚后一同还贷款,阿姨们觉得不太行“我们就是没房,才要求男方有房的”,老家有五六套房子也不行。

相亲,上海有人民公园,北京有中山公园,成都也有人民公园。在这里,有着最神奇的画风:明明属于年轻人的相亲,却成了一群老年人的盛会。他们早出晚归,挨个比对信息,抄下号码,然后与对方互相勉励一番,一天过得充实又满足。然而,父母这边在高要求相亲,可年轻人已经不想结婚了。

相亲到底相什么

为了占个好位置,叔叔阿姨们早早起床,穿上最精神的衣服,背上最贵的包。他们的心思,儿女们接受吗?按老人的话说,多数都不配合:“女儿觉得我多事,她都 28 岁了,也不谈恋爱,整天忙。要不加班,要不就和朋友出去玩儿,说自己还小……”少有配合的,也只是因为来相亲角,让父母生活有了奔头,顺便锻炼身体。

与其说为了帮孩子相亲,不如说,只是缓解了老人自己内心的焦虑:那种羡慕他人,可自家孩子却没走预定路线的焦虑。

被逼婚的人,一定都听过这样的话:“妈妈的同事,现在抱孙子了,都不出来打麻将了”“别人问起你为什么还没结婚,我都不好意思说”“再不结婚,我都没法见人了”。

这些在集体主义环境下长大的长辈们,他们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和别人一样。而不结婚,就是和别人最大的不一样。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集体认同感。为了这种认同感,他们可以在不幸福的婚姻里,牺牲感受,一忍就是几十年。

一位女士跟我说,父母总是催婚,说女人早早结婚生子好。人生任务完成了,又有人帮着带,你们想干嘛就干嘛,日子全是自己的。想想也有道理,于是结婚生子。然而,婚姻给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婆婆强势、老公懒惰、自己准备不足,生活一地鸡毛。她跟妈妈诉苦,妈妈却说,不稀奇,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她震惊了,她不理解,既然如此,妈妈为什么还催自己嫁人。

在父母心里,其实有着更深层的恐惧。有一段婚姻,就意味着有一个家,意味着有一个人可以依靠,遇事有人可以商量。结婚未必幸福,但尚且可以赌一把。而如果不结婚,面对的将是一个人去扛所有的风雨。

有些不婚是不敢

可年轻人不一样了。年轻人不需要认同感吗?并不是。谁都想追求爱与被爱,想要一个安全美好的生活。有些人不结婚,是因为不敢。

小敏从小就特别心疼妈妈,明明赚钱不比爸爸少,但回到家,爸爸什么也不做,母亲忙完工作,还要回来伺候一大家子。

妈妈说:“你爸爸至少每天回家,不在外面乱来,已经比对门的叔叔好太多了。”那一刻,她对自己说,如果男人都这样,我宁愿不要结婚。

他们看过父母婚姻中的龃龉,就没办法闭着眼逼自己忍了。这背后,其实也有一种恐惧,害怕自己重复上一辈人的生活。结婚就成了妻子、妈妈,那个独立的“自我”却隐没在各种社会角色里。如果想活出自己,就可能对家庭、对孩子有亏欠。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女孩看到家族中的人离婚,影响到自己的婚姻观。没有见过幸福的婚姻模板,所以,就不知道怎么幸福,也不相信自己能幸福。

从小耳濡目染了婚姻的不幸,目光所到之处皆是婚姻的苟且,让很多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我们结婚只为了幸福

什么样的婚姻才能吸引年轻人呢?网上有个回答:结婚,只是为了有人陪伴,有人分享,有一份牵挂……然而,现实却没那么容易实现。

不得不承认,现在仍有一大批婆婆,仍然认为女人就应该做家务生孩子,男人可以做甩手掌柜。仍有一批男性,从小被家庭娇惯,认为娶个老婆回 家 , 是 为 了 伺 候 自 己 及 家人。但是这个年代,我们有了拒绝的底气。我们不再被社会赋予的角色所定义,而是可以选择自己定义自己。

家庭和工作之间,如何来平衡。选了家庭的,能力会被忽视掉,唯一的评价标准是,你有没有把家庭照顾好?选了事业的,工作和家庭哪个都放不下,只能掏空自己。所以,有些人不想结婚,他们选择的是自己。

父母们有一种朴素的乐观主义,自己不幸福没关系,孩子一定会幸福。其实这种想法南辕北辙了,只有父母婚姻经营好了,活得幸福了,孩子才会对婚姻有信心,才会向往婚姻。

而年轻人觉得靠婚姻靠不住,不想结婚。这个想法也未必正确,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潜意识,我们只能靠婚姻,或者靠自己。

其实,靠自己是绝对性的,不管你有没有婚姻,都得靠自己。不是为了把坏日子过好才走向婚姻,而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才选择婚姻。只有在自己过得好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收获婚姻的幸福。因为婚姻不是跳板,也不是补偿,而是一种锦上添花。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婚姻才是爱情的归宿。

(作者:周旋 系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

编 后 记选择相亲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

一边是父母们心急如焚的“代相亲”,一边是子女们消极抵抗的“等爱情”。为什么两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异。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婚恋观上、在亲密关系中父母和子女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异。父母这一代经历过生活的动荡,他们的婚恋偏向于实用主义,注重生活的安定。而子女一辈并没有体验过物质匮乏与生活艰辛,因此他们更想在精神世界获得与另一半的连接和共鸣。

现在,越来越多经济独立的年轻人不想“将就”着走入婚姻,更不想再如父辈一样找搭伙过日子的另一半,他们希望遇见能互相理解的人。正因如此也增加了年轻一代获得爱情的难度。年轻人要试着学会和父母沟通,进而赢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对爱情的渴望是人的本能,年轻人无需隐藏对爱的期待,更不必对抗相亲,即使受挫,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不妨在意识层面把相亲的期望值放低一点,把社交的范围扩大点,大大方方去相,放开手脚去追逐,付出爱、收获爱,去体会连结的亲密和融洽。

当然,无论是单身,还是恋爱,都是一种选择,我们希望的是,一个人时能安心自在,身处爱情可温暖舒适。

新闻推荐

搬家难于“断舍离”

□仇昌惠70年来,搬了十数次家,数这次最纠结。以前搬家很简单,一直遵循“破家值万贯”的原则,什么都打包带走。幸亏以前东西不...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代相亲 焦虑源自如何让婚姻吸引年轻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