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12月30日,成都又一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这份关于幸福的13连冠,写下了一座城市对幸福的不断追寻。
幸福是什么?从关注衣食住行,到文化活动、教育资源、看病就医,再到梦想实现的机遇和自然环境的悦心,在不断精细调整的评比标准中,是人们对如何更好生活在城市中的思考与求解。每一年,每份关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问卷的填写,背后都有一双双充满幸福憧憬的眼睛。
2009年人们更看重城市“人情味”,2011年幸福城市有了宗旨和使命——“让城市更和谐,让人民更幸福”,2016年专家学者意见和交通、治安等50个指标齐参详,2020年特别加入了“抗疫”专项指数……一次次变化,映射着国家、城市发展的痕迹,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关于“幸福”的定义,始终与人的深层次需求息息相关。不论过去、现在、未来,不论是一群人的声音,还是某一个体的微光,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被看见、被理解、被给予,以温暖的方式直抵内心,就能让笑容满面、让幸福洋溢。
幸福城市不只是幸福的聚集地,更在发展中用以人为本的“金线”,串起无数关于幸福的千丝万缕。
这根线穿在街头巷尾,是一种热情洋溢的生命力。早餐来碗肥肠粉加个锅盔,在叫醒肠胃的同时,也开启了一天的奋斗之旅;伴着午后阳光的咖啡馆,随处可见的,是飞舞在键盘上的手指,敲下一个个灵感迸发的创意;下班后,三五好友相聚火锅店,倾心畅谈、欢声笑语之间,抹去一天的疲惫……幸福,镶嵌在每个稀疏平常的日子里。
这根线穿在高楼大厦,是一种奋斗不息的拼搏力。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成都靠的不只是休闲安逸的生活态度,还有骨子里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内核;实现上市公司破百,值得关注的不只是“破百”和“上市”这两个关键词,还有背后一座城市的潜力、活力和动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这根线穿在社区邻里,是一种守望相助的文明力。“1000份热气腾腾的早餐送给战‘疫’的你”“立冬之夜,成都封控小区合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感人!”“成都志愿者暴风雨中围人墙保护防疫点”……在11月抗击疫情的战斗里,一条条冲上微博的热搜,让“成都式温暖”点亮了寒冬里的一盏灯;连续13年为“蓉漂”、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党员群众家庭送羊肉汤的街道办,为方便农民工上下班开行的“专属公交车”,还有把自己“钉”在人民南路26年的“最美公务员”邵军涛……幸福,是一个个身影的相互守护。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当前,成都正加快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答好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的时代考题。
在新时代,一个个关于幸福城市的故事还在继续,幸福城市的质感、内涵和温度也将不断提升。这稳稳的幸福感,13年不够,成都还要幸福更久。
新闻推荐
年过八旬的钟婆婆因为害怕手术伤了元气,忍痛近60年,将胆囊内的结石“培育”成了一颗长达11cm的巨石。近日,在家人陪同下,钟婆...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