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冬天,总是阴冷得让人想哭。
似乎只有吃,才是唯一的温暖。
这时候,如果那温暖的热气中再来点诧紫嫣红,
简直就是冬日里唯一的浪漫了。
对,在抑郁的冬日,给家人一点点少有的浪漫,
就是我们这些做太太的,
能够想到的最温暖的事了。
菊花
从空中洒下 锅里迅速姹紫嫣红
那日和几个朋友约好去一个小院喝茶聚会。哪知晨起,天色晦暗,冷风飕飕,大家又都懒心无肠了。这时朋友小云宣布,她要做菊花火锅款待大家。好啊好啊!广大群众的热情立刻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要去见识一番。
作为成都人,什么样的火锅没吃过?可是对这菊花火锅,倒真是缺乏体验。
我们喝茶聊天,小云则一头扎进厨房默默操作。不多时宣布开饭。大家一看:哇!长长的大餐台上琳琅满目摆满荤素菜品,中间一口大锅沸腾着奶白的浓汤,汤中翻卷着碧绿的大葱、褐色的香菇、红艳艳的番茄片和枸杞、大枣,色彩诱人。可是,菊花呢?菊花呢?众目聚焦之下,小云取出一个篮子,轻舒玉臂,大把金色的玫红的菊花瓣就从空中飘洒而下,迅速在奶白的底色上铺出一片姹紫嫣红。
原来,这菊花火锅就是吃个形式感!但谁又敢说形式不重要呢?菊花入锅,不仅满目香艳,更解了油腻之气,完全符合爱美女士的清淡要求。口味重的咋办?没关系,有蘸碟呢。碟子里,郫县豆瓣剁得细细的,炒得色泽油亮、焦香扑鼻,再加入豆豉、配着油酥过的脆黄豆和香菜青葱,严重刺激人的味蕾。(一笑)
食谱:菊花火锅
1.先用开水汆过精挑细选的棒子骨、鲫鱼、鸡腿;
2.放入老砂锅中,放老姜和草果,大火烧开、小火慢炖4个小时以上,直到汤色变白;
3.再盛入不锈钢锅放电磁炉上,加切好的番茄片、大段的葱白、小块的香菇同煮,开吃前下菊花和火锅菜品。
惦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 那里有
腊梅香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读高中的时候,语文极好数学极差,母亲很着急。这时,母亲所在的研究所刚好新分来一位女大学生,为人质朴,母亲很照顾她,请她来家吃饭时免不了跟她唠叨我数学吃力,于是她主动提出辅导我。
她姓林,我叫她林姐姐。她很耐心,一个概念会反复讲解,一遍没听懂就再讲一遍,完全不像出身理科的父亲那么不耐烦。我很喜欢林姐姐,更何况她还那么勤快,辅导完后母亲通常要留她吃饭,她就麻利地跟母亲一起干活,包饺子,炒菜,洗涮碗筷,甚至拖地。
放寒假了,她让我上她的单身宿舍去学习,我后来猜她可能是不好意思老在我家吃饭。
她的小屋很朴素,除了单位配的小床、木桌、衣柜、凳子等生活必需品,她桌子上还有一个简简单单的玻璃瓶,其实就是水果罐头瓶子,里面插着一大把腊梅。林姐姐坐在旁边讲解数学时,发梢有时会扫下来,她用手轻轻拂上去,我疑心她胳膊向上扬时带来一阵风,因为这时,腊梅的馨香会忽然变得浓郁。
辅导完,她叫我别走,说下面条给我吃。她从门边的桌子下面取出一个小电炉,拿着小锅到走廊尽头打来水,从抽屉里取出一小把干面丢进锅里,又取出两个搪瓷缸,调制好简单的醋酱油,我们俩稀里哗啦地吃完了面条。接着她又烧开水,把落在桌上的腊梅花收拢。水烧开后,林姐姐把腊梅丢进搪瓷缸里,花朵在水中舒展开来,透明清润,芳香扑鼻。
我一边喝着芳香的腊梅茶,一边听她跟我讲她的家乡。那是贵州的山区,非常穷,冬天比成都还阴冷。可她家院子里开着一株腊梅,越冷开得越繁。她母亲文化不高,但常跟她说,做人一定要像腊梅一样,不要轻易被寒冷压垮。
半年后,我的数学稍有进步,而此时,林姐姐要离开了。母亲说,她考上了贵州的研究生,准备回去了。此后,我再没见过林姐姐。
食谱:腊梅粥
1.糯米、白米各半,浸泡半日;
2.开水煮粥,开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用筷子时不时搅拌一下。熬至黏稠时加一滴香油,丢数朵腊梅花进去(多了易苦)。
当然,腊梅也可以用来炖鱼头豆腐。
心头忽拂过一片白杜鹃
2006年,我遭遇了一个大打击,于是一个人去了丽江。
那时堂妹刚结婚,和丈夫在丽江经营一家小旅行社。白天我一个人闲逛,黄昏后堂妹两口子就带我到处吃丽江小吃。有一天,在一家小店,我居然吃到一碗大理的豆米花汤!这碗清香中带点苦味的豆米花汤,立马把我带回到大理的童年。
豆米花其实是用苍山上特有的大叶白杜鹃花做的。把比普通红杜鹃花朵稍大一点的粉白的白杜鹃花采来,洗洗用开水烫熟,待凉了之后滤干,再捏成一小坨一小坨拿到街上卖,大理人称之为豆米花。买回家之后,把干蚕豆泡发,用水煮得融融的,再加入成坨的豆米花,加一点点盐和油,做成汤喝。小时候我并不爱喝豆米花汤,因为有苦味,刮油,寡得很,爱吃的人并不多。我跟堂妹说,这是阿太最爱喝的(阿太是我们共同的奶奶的母亲)。
阿太是丽江满族人,据父亲说阿太的父亲是在光绪年间,被北京钦命到丽江来做知府的。阿太幼时被称做四格格。于我而言,自有记忆起,阿太只是个沉默而极其衰老的老人,仿佛什么事也不做,成天就坐在堂屋里对着一笼火,抽着一杆铜壶水烟枪,嘟嘟地响,烟气和射进堂屋的阳光笼罩着她,极像一位威严而孤傲的家长。而阿爷阿奶对她则极为恭敬,每天问安,她休息了他们再休息,请吃饭时绝不能说吃饭了而必说请饭了。
后来在成都,我刚读初二,父亲有一天拿着阿爷寄来的信,突然伏在床边哭了,说阿太去世了。父亲后来给我讲了很多阿太的事,说她很年轻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家里由小康沦为赤贫,她不得不抛头露面,一个人靠在大理城中捶碑拓印纸张为生,还编织扎染,艰难地带大了我阿奶及阿奶下面的两个弟弟。
暮色苍茫而来,我三十余年的过往消然靠近,我忆起阿太偶尔会柱着拐杖,领着我去大理的北水库玩。回家路上,阿太总会买上一坨豆米花,回家后让阿奶加了蚕豆煮成汤给她喝。一人食这苦涩寡淡的汤,阿太的心中,想的什么呢?
菜谱:菜芙蓉鱼头豆腐汤
(成都没有白杜鹃花,但幸而有菜芙蓉花)
材料:菜芙蓉花10朵,鱼头(鲢鱼、草鱼都可),姜片,两根芹菜,石灰豆腐半块
1.盐、白酒、白胡椒粉腌制鱼头20分钟;
2.锅烧热,用姜片抹一圈锅后再放油,稍煎鱼头,冲开水煮,把姜片丢进去,先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炖15分钟;
3.豆腐切片,用开水焯一下;
4.菜芙蓉花洗净,芹菜切成段,水开后先放芹菜再放菜芙蓉花再加一点点火腿,待烧开后加盐即可捞出。
那暗红里的甜香
那时候,他常骑了单车来找她,她始终不肯坐他的后座,而是另骑一辆。他们有时去他的大学,有时去附近公园,总是她在说,他在她面前总是显得笨嘴笨舌。她讲小时奶奶带她上苍山,带她去卖花村摘玫瑰花,对,那个村子就叫卖花村,在大理南门外。她讲玫瑰盛开时,山顶白雪皑皑,半山腰灿如红霞,美极了。她讲那时玫瑰花不打药,摘回家洗都不用洗,随便晾晾,用大理石盐臼捣碎,加入红糖,放上一两个月,就成了世上最好吃的玫瑰糖了。
放暑假,他回故乡了,给她写来很多信,讲他家的事,没有一句想念的话,这让她很放心也很自如。
开学了,他又骑着单车来她家,后座上是捆得紧紧的几个玻璃瓶,他说,那是他母亲做的玫瑰糖,给她的。拿起一看,玻璃瓶里是红糖和玫瑰因压得紧实而交融成一体的玫瑰糖,显出一种很拙朴的暗红色,入口,绵软甜香,却一点也不腻人。她很欣喜,对他说:和我奶奶做的味道一样,拿它做汤圆心子,好好吃啊。可是,直到他毕业离开这座城市,她也没有请他来家吃过玫瑰心的汤圆。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她会做很多种用玫瑰花调制或腌制的食物,她拿红糖腌制成暗红的玫瑰酱,拿蜂蜜腌制成艳丽的玫瑰糖,拿玫瑰花凉拌木耳,泡酒,还拿玫瑰花与薄荷冲泡成茶。甚至还自创了一种新的吃法,把晒得干干的手工糯米粉放入碗里,冲入刚烧开的水,加入白糖和一点点猪油,再撒上几缕切成丝的玫瑰花,就是一碗童年的玫瑰面茶。
菜谱:玫瑰花凉拌木耳
1.木耳泡发,洗净,开水汆后,过一遍凉水,滤干;
2.玫瑰花洗净,蒜拍碎;
3.酱油、醋、糖按1:3:5的比例调汁,再加香油、盐,喜欢辣的话可加切碎的小米辣,玫瑰花瓣撕成两半,加进去,拌匀即可食用。
桂花酱是取自秋天自家的桂花,花半开之时,黄昏可用木棒轻敲桂枝,吹去浮尘,晾晒半日,加蜂蜜或白糖搅拌后装玻璃瓶中,面上可稍加一点白酒,放进冰箱冷藏,仨月后即可冲泡成茶或制作各种桂花小食。
桂花糕
1.糯米粉、藕粉、淀粉按3:2:1的比例取出,分别用少许温水调成面糊状;
2.三样混和加白糖,加极少许色拉油,再加一小勺桂花酱搅拌均匀;
3.取一稍深的盘子,内刷一层色拉油,倒入面糊;
4.蒸锅的水烧开后再将盘子放入蒸20分钟,不急取出,待凉后取出倒出;
5.切块装盘,将桂花酱用开水调稀,喜甜者可再加点蜂蜜一起调,然后浇在桂花糕上即成。
百合丸子
冬天可食用的花甚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花的根——百合根。可食用的百合根成都很少有,云南很多,兰州尤其多,网上有卖。教大家一种云南人吃百合的方法,叫百合丸子,生津化痰,是冬日里最好的大自然的补品。
1.百合掰开成一片片的,洗净,盐水稍浸;2.猪肉末剁碎,荸荠剥皮剁碎,和猪肉末混合,加盐、白胡椒、姜末、淀粉搅拌成泥;3.将肉末揉成圆球,把百合沾在上面,组成一个个小圆球,装盘蒸半小时即可。
桂花蜜汁藕
1.选择表面光泽、孔径匀称、稍短小粗细合适的塘藕为佳;
2.洗净,刮皮,切成均匀的小片用盐水浸泡半小时(保持洁白色泽),入冰箱急冻片刻;
3.取出装盘,用少许淀粉加水调制成稀粥状,稍煮片刻,冷后加一勺桂花酱调制成稀粥状浇在藕片上即可。(冬天吃可以先把藕蒸熟切片,只是颜色不太好看)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文图均为杨海云)
新闻推荐
妻子怀孕了 办准生证 “丈夫”不是我 这好郁闷! 计生信息显示“丈夫”是一个陌生人且该人不存在,初步调查发现是当初信息录入错误,将及时更改
成都商报记者锁千程姚永忠摄影记者王勤郫县红光镇便民服务中心:系统确实显示刘女士的“丈夫”另有他人。“这个是从计生部门系统里面查询到的信息!”郫县没有权限改动相关信息,建议回刘女士的老家资...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