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香港卫视联合打造的综合类专题栏目《西望成都》6月11日推出第64期节目。近年来,位于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史上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高铁梦。最近,西南交大又迎来了120周年的生日,走过了两个甲子,她依然创新无限、活力无限。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初五,是全球华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成都人会用各种形式来庆祝,包粽子、划龙舟,那可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城事》
西南交大走过120年
5月1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西南交通大学校友、嘉宾2100多人,以及学校师生代表欢聚一堂,庆祝母校建校120周年华诞。其中,教师代表、现年87岁高龄的沈志云教授,是西南交通大学1949级机械系的学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着力于研究轨道交通,成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在中国,“双院士”是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校史馆三个大字出自沈志云笔下,这也是他为母校120周年校庆准备的献礼。
此前若干年,西南交大就已经搭建了全球第一个真空管道超高速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原型试验平台。在理想状态下,高温超导磁悬浮的速度也可以超过每小时1000公里。假想未来有一天,如果我们坐上这趟高速列车,从成都到香港2100多公里的距离,仅需两个多小时。
一所大学的120年,见证了国家和民族跨越3个世纪的复兴梦想。它正助推成都成为中国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研发地,打造千亿量级轨道交通产业链。成都,将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成为中国中西部第一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身在成都怀抱里的西南交大,将和成都这座锐意创新进取的城市,一起携手发展。
《味道》
成都保留木质龙舟制造工艺
成都端午节前的龙舟比赛传承千年,相传当年大诗人杜甫都专门去看过成都的龙舟赛。新津端午龙舟会,也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的龙舟赛正式用船都是采用坚固的塑钢材料制作,但在成都,木质龙舟独特的制造工艺并没有消失。今年60岁的蒋志全,三代人都是手工木龙舟的制造者,仅第三代传人蒋志全造龙舟就已有整整47年了。
就在蒋志全争分夺秒造龙舟的时候,离他40多公里的成都市区的马鞍东路上,粽子正包得热火朝天。马鞍东路被称为“粽子一条街”,90岁的马婆婆在这里包了20多年的粽子。年复一年,马婆婆已是满头白发。她家门前的这条小街早已成为成都人过端午节的一个特殊的符号,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的食客慕名而来。
位于成都西边郫县的川菜博物馆,端午节前的一场传统的灶王祭祀活动正在进行。端午节的起源,就是祭祀,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将粽子作为食礼献祭灶王,祈福求平安。除此之外,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孩童免疫力差,容易生病,古人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所以,“点雄黄”也是端午的习俗之一。
2009年,中国端午节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是全球华人共同的节日,粽叶飘香,龙舟竞技,当中都是满满的乡愁。本报记者 陈蕙茹
新闻推荐
去年办结危害食品案件57件 逮捕87人成都公安重拳出击 保护“舌尖上的安全” 王静宇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下,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有力维护了成都市良好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