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萍
前些日子,一首成都街名老歌谣在微信朋友圈里走红,传阅量大大超过100000+。“清早起来不新鲜,心想成都耍几天。一出东门天涯石,二出北门五块砖。按察衙门关要犯,锦江桥上一座楼。染房街上潜溪院,指挥状元接青莲……”熟悉又遥远的名字在唇边流淌,眼前飘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牵引出的,不仅是百年成都的老印记,顺着这印记走下去,实则是千年万年的寻根之旅。
说起“成都”二字,很多人满满的是骄傲与自豪,为何?在英文版的维基百科里,赫然宣之:成都之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而两千多年里未曾变址与更名的中国大城市,唯有成都。那么,何谓“成都”?命名者谁?何时而名?年邈代远,今人所溯,只能是在文献与文物中进行征引与阐释。简括而言,大约在中原的春秋战国时代,古蜀国进入开明王朝统治时期,其时,开明九世将其都邑从今天的郫县迁至成都,这事记载于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里,曰“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司马迁在其《史记·五帝本纪》中,夸赞舜德行过人,民心所向,“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尽管这里的“成都”并非地名,更非今日我们所居之成都,但由于其美好含义,被宋人乐史在《太平寰宇记》里最先化用,在解说“成都县,汉旧县也”之后,他借此典籍,阐明成都即建成一座都城之意。虽然乐史的释义被今天的学者纷纷质疑,并各自从语音学、字源学以及民族学、军事学等方面,予以重新释读,但“成都,都成”这一标语,已被现代成都人注入新的含义,广为传播。
今天,两件最早刻有“成都”二字的战国武器——青川出土的吕不韦戟(前238年)和荥经出土的“成都矛”,躺在博物馆里,向游客无声地证明成都的历史。历史潮涨潮落,却也生生不息。而成都的诸多“别称”,更是一座城市演变的轨迹,成长的道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一首《春夜喜雨》,可以把我们一下带到锦若云霞、绣似流光的汉唐盛世。你若想领略“蓉城”之美,不妨穿越到后蜀皇帝孟昶的城里去走走,在那时节,成都城墙上,十里芙蓉花开,八面香气袭人,谁不醉成都?当然,在众多高大上的美名之外,成都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外号“龟城”,它究竟是来自于一只乌龟对秦将张仪修建成都城墙的启发,还是只因我们的地图貌似只乌龟,这就全凭你更喜爱传说还是宁愿理性探索了。
成都,历经沧海桑田,看惯春花秋月,所创造的古蜀文明,曾闪耀于中华文明的满天星斗中。今天,锦江不息,锦水长流,我们将唱着古老的歌谣,继续寻根,荷爱前行。
新闻推荐
双创元年,紧随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启动,一年里,成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9万户,其中包括1.1万户科技型企业;新增注册资本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103%;新增企业数和注册资本数均位居中西部首位。...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