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四川曲艺巴山蜀水清音起

来源:成都日报 2018-10-15 01:56   https://www.yybnet.net/

青城山有历史悠久的道教音乐

四川清音、金钱板是四川人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

四川清音、金钱板是四川人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

曲艺演员在遂宁市表演四川清音

演员表演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

满堂喝茶听评书

1957年,在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了一件堪称国宝的陶说书俑,高55厘米,体态矮胖,整个身躯和头部微向左侧,收颈耸肩,头扎巾帻插笄,额有花饰。上身赤裸,右手高举鼓槌,左臂环抱一扁圆鼓。下着长裤,赤足,右腿平抬而脚心向外,左腿屈于圆榻上。额前有数道皱纹,眯缝双眼,嘴半张作嬉笑状。其表演动作诙谐奔放,活泼欢快,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后来,在郫县又出土了站立式的说唱俑。

这些说唱俑的发现,说明早在两汉时期,成都地区的讲唱(曲艺)艺术就已经比较发达了。

在戏剧产生之前,以讲唱为主的曲艺是主要的通俗表演形式,对戏剧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戏剧成熟以后,曲艺与戏剧各自按照自己的艺术规律发展。自唐宋以后,曲艺的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曲种,如唐代的参军戏、踏摇娘、钵头,宋代的唱赚、小唱、陶真、鼓子词、诸宫调等。

明清以后,各地曲艺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风格的曲种。

四川也是一个曲艺极为发达的地方。许多曲种风格独特,饶有韵味,加上它又与四川特有的茶馆文化结合在一起,深受巴蜀人民的喜爱。

四川的曲艺形式众多,有评书、清音、扬琴、竹琴、金钱板、车灯、盘子、荷叶、相书、谐剧等,在历史上,曾一度辉煌。嘉庆年间的《锦城竹枝词》描写当时成都的曲艺发展盛况说:

清唱扬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

淮书一阵莲花落,都爱廖儿《哭五更》。

萧条市井上初灯,取次停门顾客疏,

生意数他茶馆好,满堂人听说评书。

“民国”时,四川曲艺仍很流行,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等都有曲艺艺人的活动身影。城市里还出现了曲艺书场,在茶馆里请曲艺艺人综合演出或专场表演,如成都的芙蓉亭、锦江茶楼等都是有名的曲艺演出场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曲艺界涌现了李德才的扬琴、贾树山的竹琴、曾炳昆的相书和李月秋的清音,被誉为四川曲艺界的“四绝”。

新中国成立以后,曲艺得到很大的发展,有了专业的组织,有了专门的演出场地,艺人们的社会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高。1957年,李月秋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一曲《小放风筝》夺得金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中国曲艺最高大奖牡丹奖的评选中,著名金钱板大师邹忠新曾经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贾树三锦春茶楼的竹琴大师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旁边的西御街上,有一个并不十分起眼的茶园,名叫锦春茶楼,因为“三子三绝”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一到夜晚。这里和附近的东城根街、祠堂街、半边桥街一带就停满了私包车,甚至小汽车。人们都是到这里来欣赏著名的竹琴艺人贾树三的表演。

竹琴,脱胎于道教的渔鼓。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竹琴筒长3尺左右,一头以猪小肠衣蒙上。演员一手指尖拍击肠衣,另一手持两块系有小铜铃的竹板碰击。唱念结合,可以说唱大段的故事。曾经是四川民众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

贾树三是竹琴艺人中的佼佼者。来听他说唱的,并非都是普通的市民,当时政府的军政要员,文化名流如冯玉祥、张群,胡愈之、巴金等,都是他的忠实听众。

这是座古色古香的老式楼庭。中等身材的贾树三戴着墨镜默然坐在桌后椅子上,等候开场。

这时,一位麻子堂倌右手提着紫铜短嘴茶壶,左手卡着一二十个黄铜茶船和白瓷茶碗,走到茶桌前,左手一扬,“哗”的一声,十几个茶船脱手撒出,在桌上旋转,转到每一位坐客面前,一人一个,不多也不少。安放好茶碗以后,他站在一米之外提起茶壶掺茶,十几碗茶掺得满满的,桌子上、茶船里却滴水不洒。这算是锦春茶楼的一绝。

书场里还有一个胖子,提着装有瓜子、花生米的竹篮,走向每张茶桌。他的花生米个个一样大小,红皮一点没破,不咸不淡,香脆可口。这又是锦春茶楼的一绝——司胖子的花生米。

当然,最绝的还是贾树三的表演了。说来也怪,渔鼓简板在他的手里,各种声响变化无穷。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如流水潺潺,有时如电闪雷鸣,有时如轻风拂面。他的说唱,字正腔圆,虽然是一人表演,却是生、旦、净、末、丑俱全。全场听众屏息静气,沉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青城山洞经音乐:纳西古乐的源头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林木葱茏,风景秀丽,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是道教著名的第五洞天。这里也是道教洞经音乐的发源地之一。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法事中使用的音乐,又叫作“步虚声”。是配合道场各种科仪活动所使用的音乐。它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神仙境界的神奇美妙,烘托、渲染气氛,表达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青城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青城山是张陵的创教传道之地,这里历来被视为道教音乐的发祥地。虽然经历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但青城山的道乐一直流传下来,并不断从四川的民歌、戏曲音乐,乃至佛乐呗赞中吸取养料。

青城山的道教音乐,以洞经音乐为主。所谓洞经音乐,是指产生于文昌帝君崇拜的道教音乐,因诵唱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是我国第一座文昌帝君庙。而《文昌大洞仙经》成书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作者为四川宝屏山玉虚台道人刘安胜。元代又有蓬溪县的另一道士(中阳子)卫琪,撰成《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并于公元1310年献给朝廷。因此,洞经音乐产生于蜀,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而许多人都认为洞经音乐就产生在青城山一带。洞经音乐保存最完好的,也是青城山,传承从未中断,至今在都江堰市玉堂镇、中兴镇、石羊镇等乡镇都有许多洞经古乐的传人。闻名中外的云南丽江纳西古乐,也是保存洞经音乐较为完好的。在与青城山进行音乐交流后,他们认为,青城山才是云南纳西古乐的发源地和祖山。

青城山洞经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声乐为主的称“经腔”,主要是诵唱道教教义的音乐(后来也演唱一些唐诗、宋词);器乐部分称“曲牌”,用于一种表演程式(科仪)的开始、结束或间奏部分。在流传演变的过程中,也因其逐渐世俗化而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器乐演奏形式。

洞经音乐的曲调,有源于流传久远的“道曲”、唐宋词牌、元明以来的南北曲曲牌和一些民间器乐曲牌,甚至还有少数宫廷音乐民间化了的《朝歌》《朝庆》《府库》等曲调。

总的说来,这些曲调具有古典音乐优雅的音韵和丝竹音乐悠扬清丽的特色。

目前,青城山成立了青城山道乐团、青城洞经音乐大道演艺团等洞经音乐的专门演出团体,随时为中外游客表演。当你在“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时候,面对满山的青翠,欣赏着如仙乐般的洞经音乐,一定会有一种“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的感觉。

新闻推荐

郫都创客公园(二期)开园 多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入驻

26000平方米的郫都区创客公园(二期)昨日开园。开园仪式上,郫都区集中签约入驻旷视科技、拓米科技、中创为量子、三意楼宇、...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四川曲艺巴山蜀水清音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