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郫都区获悉,郫都区“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概念性策划和规划方案经过审议。据了解,博览园将依托巴蜀农耕文化,结合“天府锦田”区域品牌定位,构建九土生态产业圈,形成“1314”总体结构,打造“五大消费场景博览”。其中,第一阶段将重点启动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商业街、乡村振兴学院等20余个项目。
地跨郫都区和都江堰118平方公里
据悉,乡村振兴博览园规划范围为郫都区唐昌、安德全域和都江堰市天马、崇义部分(13个村),总面积约118平方公里,共有49个村,13.11万人,核心落地区即以战旗村为引领的五村连片示范区,包括战旗村、火花村、西北村、金星村、横山村。区域总体目标是建成全国乡村振兴多村连片发展示范区,其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生产与研发示范村、乡村振兴教育基地、公园城市的乡村样板区。
在空间结构的规划上,呈现“1314”总体结构:1核,1处核心示范区——战旗5村(战旗村、火花村、西北村、金星村、横山村);3轴,3条贯穿古今的山水——文化之轴(巴蜀农耕文化轴、天府记忆文化轴、徐堰河生态文化轴);1环,1条农商文旅体融合——振兴之环(沙西线、彭青路、安唐路、成灌高速组成振兴环线);4区,4个特色产业集中区——产业之核安德世界川菜场景博览集群(国际川菜小镇)、唐昌农业精品园区+特色古镇文旅区(天府记忆小镇)、天马特色创意农庄集群、崇义现代都市农商示范区。
将有四大主题游路线
据悉,乡村振兴博览园在定位承接方面,将构建九土生态产业圈(土耕、土游、土娱、土食、土宿、土坊、土艺、土筑、土货),以中国“天府乡愁、九土农耕”的品牌文化为根、以生态农业为本,以“乡愁美学”为态,全面融合“农商文旅体”一体化发展,打造四川首个“川西农耕文明产业生态圈”。其中,将打造巴蜀农耕文化场景博览、天府山水田园场景博览、天府水源保护场景展示、世界川菜场景博览、大美乡村发展路径博览等五大消费场景博览区域,堪称乡村振兴“大观园”。
其中,巴蜀农耕文化场景博览与天府山水田园场景博览,将通过巴蜀农耕文化场景博览传承历史,深挖当地文化资源,以文化的游览、参观以及体验的手法,使区域内的文化得以振兴和发扬;通过天府山水田园场景博览梳理载体,严格控制生态保护区域内的开发建设,以生态手法处理建成区及可建设区的建筑及景观风貌,构建全域生态体系。而在天府水源保护场景展示中,将融入“绿道+”“互联网+”的理念,构建以绿道和林盘为核心的绿色新经济体系,展示川西文化与川西美学价值。
此外,对于市民游客而言,规划结合绿道与林盘聚落,专门设计了四大主题游路线:安唐示范展示游线,串联安德、唐昌资源点,构建安唐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环线;大美田园畅怀线,根据区域农业布局,沿柏木河、唐玉路、新团路、两友路构建游线;舌尖之源川味线,根据川菜产业的布局沿新团路、唐玉路、新合路、黄广路、田园栈道构建;历史文化追忆线,依托历史遗迹及文化要素沿唐昌北街、唐玉路、柏木河、徐堰河、横山绿道构建。通过推出主题游路线、融入绿道林盘美学,让更多人可进入、可参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都晚报记者 叶飞鸿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郫检宣记者郝飞)记者昨(3)日获悉,针对案多人少的矛盾,今年以来,郫都区检察院深入实施科技强检战略,推动信息化与检察...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