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不安分”的农民尽己所能搞活农村经济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2-18 06:10   https://www.yybnet.net/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随着元旦、春节脚步的临近,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已开始“备战”。作为当地最有名气,存在时间最长的徐家大院,新的升级工作仍在进行。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下,老农民徐纪元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探索出这种火遍全国的旅游模式。之后几年,农家乐在全国开花,拉动着农村经济发展。

30多年来,徐纪元不仅带着徐家大院从跌宕起伏中走来,更是不断创新,希望尽己所能搞活农村经济。

1980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徐纪元与其他村民一样分到土地。但与其他人不同,并未一门心思埋头种粮,他尝试着在田里种花木,再送到市场卖。不到几年,他便吃到“甜头”,成为当地的“万元户”,还修建起比较气派的院落。

随着生意做大,来他家的商贩络绎不绝。好客的徐纪元总会做点回锅肉、豆花等家常菜,请大伙儿吃个饭再走。徐纪元说,他认识了一位旅行社老板,建议他搞经营,专门把家常菜推给游客。两人一合计,这位老板负责带团来,徐纪元则按照标准,向游客收取一定费用,包含了吃和玩。

一来二去,口碑出来了,到徐家吃家常菜、观光游的客人多了。看到徐家生意好,不少村民也在效仿。很快,村里的农家乐从一家发展到近百家,农科村成了有名的农家乐村。

“1996年到2000年,是农家乐的黄金时代。”徐纪元说,农家乐不只流行在农科村,还有温江、都江堰,甚至北京、天津等地都有出现。他说,农家乐最火时,光他们村就有近百家,生意好的时候,得从早忙到晚,几乎都是全家总动员。

“在生意好时,更不能孤注一掷。”徐纪元说,他没有忘记老本行,除了经营徐家大院,还仍做着最初的花卉苗木生意,“人不能一条腿走路嘛。”

也因这样的远见,在农家乐“寒潮”到来时,徐家大院才躲过危机,并坚持至今。在2000年左右,农家乐生意进入冬天,“农家乐散乱、同质化问题明显。”徐纪元说,拿不出新意,自然就垮了。来的人少了,一大批农家乐倒闭。

“因为花木生意没丢,能给徐家大院‘输血’,让它撑住。”他说,从2002年,徐家押上身家升级徐家大院,第三代保留川西民居特色,融入西式建筑元素,增加住宿体验功能的徐家大院来了。

一系列举措下,徐家大院已不再是当年只能吃饭的小院子,升级到第四代、第五代,成了集纳川西林盘观赏、会议楼、酒店等元素的新农家乐。

“我们看重乡村旅游。”徐纪元说,今年还和村集体达成合作,要统一打造升级全村农家乐,“为的就是尽力搞活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郫都区检察院筑牢外部监督“密网”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吴柳锋)12日,记者从成都市郫都区检察院了解到,郫都区检察院秉承“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理念,主动落实...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不安分”的农民尽己所能搞活农村经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