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随着元旦、春节脚步的临近,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已开始“备战”。作为当地最有名气,存在时间最长的徐家大院,新的升级工作仍在进行。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下,老农民徐纪元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探索出这种火遍全国的旅游模式。之后几年,农家乐在全国开花,拉动着农村经济发展。
30多年来,徐纪元不仅带着徐家大院从跌宕起伏中走来,更是不断创新,希望尽己所能搞活农村经济。
1980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徐纪元与其他村民一样分到土地。但与其他人不同,并未一门心思埋头种粮,他尝试着在田里种花木,再送到市场卖。不到几年,他便吃到“甜头”,成为当地的“万元户”,还修建起比较气派的院落。
随着生意做大,来他家的商贩络绎不绝。好客的徐纪元总会做点回锅肉、豆花等家常菜,请大伙儿吃个饭再走。徐纪元说,他认识了一位旅行社老板,建议他搞经营,专门把家常菜推给游客。两人一合计,这位老板负责带团来,徐纪元则按照标准,向游客收取一定费用,包含了吃和玩。
一来二去,口碑出来了,到徐家吃家常菜、观光游的客人多了。看到徐家生意好,不少村民也在效仿。很快,村里的农家乐从一家发展到近百家,农科村成了有名的农家乐村。
“1996年到2000年,是农家乐的黄金时代。”徐纪元说,农家乐不只流行在农科村,还有温江、都江堰,甚至北京、天津等地都有出现。他说,农家乐最火时,光他们村就有近百家,生意好的时候,得从早忙到晚,几乎都是全家总动员。
“在生意好时,更不能孤注一掷。”徐纪元说,他没有忘记老本行,除了经营徐家大院,还仍做着最初的花卉苗木生意,“人不能一条腿走路嘛。”
也因这样的远见,在农家乐“寒潮”到来时,徐家大院才躲过危机,并坚持至今。在2000年左右,农家乐生意进入冬天,“农家乐散乱、同质化问题明显。”徐纪元说,拿不出新意,自然就垮了。来的人少了,一大批农家乐倒闭。
“因为花木生意没丢,能给徐家大院‘输血’,让它撑住。”他说,从2002年,徐家押上身家升级徐家大院,第三代保留川西民居特色,融入西式建筑元素,增加住宿体验功能的徐家大院来了。
一系列举措下,徐家大院已不再是当年只能吃饭的小院子,升级到第四代、第五代,成了集纳川西林盘观赏、会议楼、酒店等元素的新农家乐。
“我们看重乡村旅游。”徐纪元说,今年还和村集体达成合作,要统一打造升级全村农家乐,“为的就是尽力搞活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吴柳锋)12日,记者从成都市郫都区检察院了解到,郫都区检察院秉承“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理念,主动落实...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