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郫都区和都江堰市,在市农委的牵头协调下,双方突破了地域限制,将把两地的博览园规划合二为一,共同打造规划总面积118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博览园。这正是市农委落实市委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取得的成效之一。昨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每次现场办公会后,市农委都在第一时间,针对区(市)县提出的问题专题研究,并逐一落实解决措施。
规划总面积约118平方公里
据了解,乡村振兴博览园规划总面积约118平方公里,包括郫都区唐昌街道和安德街道全域,都江堰市天马镇和崇义镇部分区域。其中88平方公里位于郫都区域,30平方公里位于都江堰市。
近日,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前往郫都区现场办公时,郫都区相关负责人提出了“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跨区的问题。“让两个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全盘规划、同步建设,是园区高水平建设的关键,也是市级部门的责任。”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场办公会后,市农委立即着手建立协调机制,会同郫都区、都江堰市召开博览园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对博览园的规划、建设工作以及协调推进机制进行研究,议定组建由市农委主要领导任组长,郫都区、都江堰市和市农委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郫都区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工作协调组,制定了协调组工作规则,将加强跨区域建设管理协调,确保郫都、都江堰段同步建设。
经商议,目前已明确由郫都区牵头负责博览园策划和规划工作。鉴于都江堰市已编制都江堰精华灌区规划,规划范围完全包括博览园都江堰市部分,对博览园涉及都江堰市30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主要采纳都江堰精华灌区已形成的规划编制成果,将其融入形成完整协调统一的总规,分别由郫都区、都江堰市按照规划要求同步推进建设。
在资金方面,2019年市农委将把博览园和都江堰精华灌区作为支持重点,计划与6个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功能区安排同等的资金进行支持。
支持郫都区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功能区和园区建设方面,市农委将按照“人城产”发展逻辑,以工业理念和旅游思路,加快建设中国天府农博园等“6+7”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和园区,规划完善功能区(园区)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产业植入和功能配套。其中,将重点支持郫都区“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跨区域管理协调,确保郫都、都江堰段同步建设。同时,以现代企业理念重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管委会+社区”的组织架构和“管委会+投资公司+共营制”的经济运营模式。研究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重点激励、扶持打造一批省级、市级示范园区。
此外,市农委将大力推动农商文旅体空间融合、业态融合、功能融合,结合特色镇和乡村绿道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加强可进入、可参与的农业赏游场景植入,大力培育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试点,推动形成“核心IP+特色村镇+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研产销”融合的农商文旅体产业链,提升建设服务全川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平台。以天府农耕文明为核心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品牌,支持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巴蜀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支持郫都区“四川郫都自流灌区 水旱轮作系统与川西林盘景观”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短 评
层层抓落实 层层解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由绿道串联田园、点缀以川西林盘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面对郫都区、都江堰市提出的“考题”,市农委迅速做出了解答:“让两个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全盘规划、同步建设。”这是自成都市开展现场办公会以来,解决的又一实际问题。
层层抓落实、层层解难题。这正是现场办公的核心要义。
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新闻推荐
新增7大农业功能区构建“6+7”现代农业重点园区格局 市农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委现场办公会议精神
成都平原腹地得知市农发投公司将在与郫都区签署5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支持“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