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新希望乳业推出“黄金24小时”高端鲜奶,其独家72℃杀菌技术,刷新“巴氏杀菌”的业界指标。,只卖24小时的鲜奶刷新业界指标。
黄金24小时,有着黄金标准。A+级奶源,指标远高于欧盟标准;采用72℃、15秒杀菌,是独家专利,且最大限度保留鲜奶的活性营养成分。
□本报记者李欣忆栾晓景
【探访】
3月7日上午10点,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永兴东路的新希望华西乳业工厂灌装车间,奇怪的是,生产线却没有动静。
“这个车间生产‘黄金24小时’高端鲜奶,为了保证新鲜,凌晨零点开始生产。”新希望华西乳业品控部负责人袁雄雄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凌晨零点生产,然后装车,送到超市,这款鲜奶生产销售流程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保证顾客当天就能买到最新鲜的牛奶。
这不是新希望乳业第一次推出“只卖24小时”的鲜奶。2011年,新希望乳业就推出了“24小时巴氏鲜牛乳”,即只卖当天,不卖隔夜奶。
新希望华西乳业总经理何华坦言,最初做24小时鲜奶时,内部争议很大,比如如何控制订单就是一个难题。“卖不掉的鲜奶,一般会在关店之前打折处理,或者免费送掉。”
这其实倒逼了精细化生产。新希望乳业开始与成都本地超过3000家超市合作,实现POS机联网,根据准确的销量数据来决定产量。“现在基本上是不饱和订单,晚上八点钟之后就没有产品卖了。可能没有百分之百满足用户需求,但能确保我们的产品良性发展。”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说。
从“24小时”到“黄金24小时”,到底有哪些改变?
袁雄雄带记者走进灌装车间,指着一台泛着银光、管道密集的箱状物体说,“秘密都在这台杀菌机里。”他介绍道,鲜奶的活性营养成分具有热敏性,温度高了就消失了;而杀菌又必须保证一定的温度,要不细菌杀不死。因此,如何既能杀死细菌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活性营养成分,成为最大的挑战。
2017年3月,新希望乳业将24小时鲜奶的巴氏杀菌温度攻克到了79℃。一年多以后,这一数值再度刷新到72℃,几乎达到了临界值,为业界标杆。
“不能小看这7℃。”袁雄雄说,每下降1℃都有很大的风险,需要大量的技术攻关。鲜奶从储奶罐进入杀菌机,要让鲜奶通过时的传热温度刚好达到72℃,15秒后从杀菌机进入半成品罐,细菌数量达标的同时,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指标相当高,最大程度保留活性营养成分。
为保证质量,“黄金24小时”高端鲜奶采用的是A+级奶源。袁雄雄以一组数据举例,奶源的菌落总数,国家标准是低于200万,而“黄金24小时”高端鲜奶的标准是低于5万。在其奶源地洪雅牧场,奶牛享受的也是“黄金待遇”——牛舍铺有专门的碎木屑并经常更换,保持干燥舒适;挤奶前,奶牛还可享受专属的洗澡待遇。
目前,“黄金24小时”高端鲜奶已率先在成都16个超市销售。“接下来,我们会基于品质升级寻求功能化突破,比如低脂肪高蛋白,未来还会进一步研究蛋白的分类。”席刚说。
其实,无论是最初的“24小时鲜奶”,还是如今的“独家72℃杀菌技术”,背后的关键词都是“产品差异化”。席刚认为,国内奶业发展还存在品类不均衡、产品同质化、营销创新大于科技创新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重视研发和科技创新。新希望乳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主要基于用户思维,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用户黏性;加强技术领域的创新,“未来最牛的食品公司可能就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席刚说“创新不仅是从实验室里的技术而来,更是从广阔的市场变化中而来。未来更好的乳品必将是创新技术、生活方式与消费洞察的融合。”
新闻推荐
4岁幼童的眼睛里面居然长了虫子!尽管通过郫都区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的帮助,虫子已经被取了出来,但孩子的妈妈刘女士依然对此感...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