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法院系统,蒲江法院的在编人员仅64人,是名副其实的小法院。然而,这个小小的团队却在近年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集体”“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单位”“全省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2015年1月,蒲江法院被最高法院表彰为“全国优秀法院”,2016年1月18日,最高法院、人社部在“优秀”中选“模范”,联合表彰蒲江法院为“全国模范法院”,成为成都市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基层法院。
A
“五老”先调解 案件数量三连降
近年来,全国法院立案数逐年上升,尤其是立案登记制实施以后,在全国各级法院收案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蒲江法院收案反而连续三年下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蒲江法院打造的“五老”调解、“道交联调”等特色亮点工作,奏响了“源头治理、多方联动、和谐化解、群众满意”的交响乐章,是立案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杨老,麻烦您来评评理,老大他太要不得了,就他不管老人。今天您一定要出面帮我们解决一下。”家住蒲江县成佳镇沙楼村的杨老二拉住“五老”调解队员杨正洪的手,靠在墙边的杨老三和杨老四附和着点头称是。杨正洪耐心听完杨家三兄弟的诉求之后,明白了这是一起赡养纠纷,他马上到田里找到正在干活的杨老大。通过运用“敬奉祖宗,孝敬父母,兄弟姐妹要相互体谅”“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劝说杨老大赡养老人不仅是乡规民约的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最终杨家四兄弟达成协议,轮流每人送饭三天,并负责老人这三天的起居生活。“当着我的面,大家都要说话算数,都过来把字签了,以后就这么办。”杨正洪清了清嗓子,正声说道,杨家四兄弟连连点头。
杨正洪是一名老党员、退休老干部,是沙楼村杨姓村民中辈分最高的长辈,同时也是一名活跃在调解一线的普通“五老”调解队员。所谓“五老”调解新模式,是蒲江法院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代表、老教师在群众中的威信,指导他们深入村社调解纠纷、宣传法治、传播文明,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走出的一条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可复制、可推广的民间调解新路子。2015年,“五老”调解模式共处理纠纷956件,调解成功率达97.55%。现在,“化解纠纷找五老”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五老”经验已经在全市推广。
B
路上的磕磕碰碰 道交联调中心里集中解决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清,保险公司推脱拒赔,法院维权难诉讼,让人觉得手足无措。在往常,遇见这样的事情,当事人双方都免不了来回奔波、争论。调解理赔之路漫长又无奈。
近年来,蒲江法院和公安交警大队、县司法局共同设立了“蒲江县道路交通事故联动调解中心”,实现司法调解与行政、人民、行业调解的高效联动。“东奔西跑,理赔时间长,当事双方就都会有怨气。如果时间再拖延,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冲突。”蒲江法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处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从调解到立案审理再到判决理赔,处理周期是3—6个月,如果理赔不顺,甚至更长。现在,最快可以当日调解当日赔偿,一般的案件都能在一月内得到解决。此外,道交联调中心职能部门“扎堆”工作,不仅免去了群众奔波之苦,还统一了赔付标准,提高了公信力。
据统计,近三年,蒲江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8523件,诉前化解8097件,诉前化解率95%,自动履行率高达98%以上,诉讼案件审理周期也从80天以上降低到30天左右,被省高院誉为“喇叭口效应”,并在全省推广。联动式、协作式道交联调机制已成为缓和、解决道交事故纠纷的主要方式。
C
简案快速办 45日内结案率达76%
2014年以来,成都法院率先在全国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在市中院的指导下,蒲江法院积极探索制定《庭前会议操作规范》,与公安、检察共同研究《庭审实质化推进实施方案》,完善轻刑快办机制,围绕案件事实调查、证据展示、质证认证、裁判说理“四个在法庭”,开展实验庭,邀请群众旁听庭审,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去年,蒲江法院制定“三张清单”,解决机制不畅、案件积压、职责不清等困境;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探索以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为重心的人员配置模式,全院审委会讨论案件仅占0.76%;建立道交事故、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专业合议庭,提升案件质效,审判质效连续5年位居全市前列。全面落实“一个案款专户、一个拍卖渠道、一本执行台账”的“三个一”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确立行使监督权的全程留痕、相互制约机制,实现“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
现在,蒲江法院已经建立“法庭+专业合议庭”法庭布局模式,拉开案件管辖和工作层级,实现繁简分流,85%的民事案件由法庭办理;建立快速处理机制,简易程序案件45日内结案率达到76%,案件调撤率达81%;实现“人往一线走,案在基层办,事在源头了”的目标,构建“简单案件快速处理、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法治宣传随案说法、诉讼服务互联互动”四位一体的法庭职能新模式。石象湖法庭被省高院确立为人民法庭工作基层联系点及标准化建设示范法庭。
D
12个终端在社区 诉讼服务“零距离”
蒲江地处偏僻,为了方便群众诉讼,蒲江法院整合诉讼服务、非诉服务、诉调对接和法治宣传“四项职能”,升级诉讼服务设施,完善自助查询终端;创新服务模式,开通出庭律师免安检绿色通道;以诉讼服务中心为基点、4个诉讼服务点为支点,全县12个社区诉讼服务站为终端,构建立体化全天候群众服务网络。
为了加强司法公开,法院全面公开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深度公开执行信息,三年来已公开各类审判流程信息8036条,执行信息1013条,裁判文书1663份。同时召开律师恳谈会,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培育法律职业共同体。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廉政监督员,通过观摩庭审、工作视察、随案观察等方式加强对法院工作全面监督。
近年来,蒲江法院全面服务党委中心工作,共提出37条司法建议,促进行政执法源头规范,其中有8份法律建议被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予以充分肯定并采纳、1篇入选全市法院首届十大优秀司法建议。妥善化解了困扰当地多年的矛盾纠纷,促进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推动有机农业产业新发展。
“五老”调解的前世今生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有它的巧合和必然性,正如“五老”调解队。昨日,记者专程采访了蒲江法院院长谢立新,了解了“五老”调解的前世今生。
2013年5月的一天,谢立新对石象湖法庭工作进行调研,就在石象湖法庭后院的干警廉政体验菜园旁,与当地成佳政府的两位领导和石象湖法庭庭长黄玉彬聊到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纠纷的源头化解怎样才能更及时这一问题时,擅长思考和创新的谢立新好像有了新的领悟。
在构思如何组建一支特殊的调解队的商议中,一致达成在成佳镇各村、社区推荐政治思想过硬,群众口碑好,品德威信高,调解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这支调解队。在为这支调解队命名的时候,意见有了分歧。有取名“夕阳红调解队”、有取名“老干部调解队”等等。谢立新则表示:“既然这支调解队的组成人员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代表组成,那么在名称上就要有属于自己的特性。第一有数字。中国的老百姓都喜欢3、5、6、9这类相对吉利的数字,好记,还朗朗上口;第二是要充分体现调解队员的地位和权威性;第三是身份,要略显“霸气”,什么样的调解队员才能让老百姓第一时间就愿意让你调解?这是关键问题。于是,她提出的全国首创的“五老”调解队应运而生。
“‘五老\’调解要具有方便就近、快捷灵活、标本兼治的优势和特点,他不应该只是调解,这支调解队还应担当起法治宣传员、预防矛盾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第一道防线\’”。谢立新告诉记者。
坐花坛的老人
与道交联调中心的成立
一名60多岁的老大爷坐在位于蒲江县交警队的交通巡回法庭等候开庭,由于刚下过雨,花台是潮湿的,老人一起身,垫在屁股下的一方油纸便被裤子粘起,老人回转身几次才将油纸撕下。花台上,老人坐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规则的四方形。花台,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临时座椅。
这个片段一直留在谢立新的脑海里。她告诉记者,如何更好地服务老百姓、更好地司法为民?她经常陷入深思。
此后,在一次领导视察道路交通巡回法庭时,谢立新趁机讲述了这个“坐花台”老百姓的故事,她建议道:“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原址建一座联动调解服务中心,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让到联调中心参与调解的老百姓不再坐‘花台\’。”领导高度重视,经过调研后,“蒲江县道路交通事故联动调解中心”建立起来。如今,焕然一新的道路交通事故联动服务中心崭新的大楼已经拔地而起并正式办公,群众前来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更加便捷和舒心了。
李琼花 蒲江法 记者 晨迪 蒲江法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璨)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昨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女新闻工作者分会组织了百名女新闻工作者前往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参观学习,以走基层、学习、参观、捐书、表彰先进等形式庆祝“三...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