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双流 > 正文

一苏津梁,我心飞翔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9-04-30 09:47   https://www.yybnet.net/

□ 郭万梅(天津)

尊敬的郭万梅女士您好!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恰逢端午,读过东坡先生的诗,再为您介绍眉山……

2018/06/18 周一 09:49。眉山今天气温:22℃-30℃,多云转小雨。

……

读着一条条暖心的提示信息,让六月里的我暖意融融。我是要去眉山了吗?去高山仰止的三苏故里?遥遥之巅传来一个声音:是的。是的。

于是,我心飞翔,飞向眉山的方向。

当国航CA1427飞机穿过美丽的云层,我飞翔的心亦随着流云飞到了眉山,飞到向往已久的三苏故里,飞到从未谋面,却惺惺相惜在场那些朋友身边。

与在场结缘还是两年前。一个偶然机会,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始人周闻道先生将我拉进了在场微散文群,第一次接触在场主义、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三苏故里——四川省眉山市,一个美丽年轻的花园城市的当下散文。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飞机受气流影响有些颠簸,请您系好安全带,不要随意走动……小广播里传来乘务员甜润的声音,我下意识拉动了一下安全带。透过悬窗,看到晶莹剔透的祥云弥漫氤氲开来,层层叠叠、淡卷浓舒。仿若那些拖着轻罗霓衫的仙女翩迁起舞,又宛如一群吉祥的翠鸟张开羽翼向我扑来。

恍若昨日,抑或就发生在眼前。

2016年6月,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启动,我的第一篇微散文《飞来的鸟儿》获第一期征文优秀奖。奖项虽不是最高,这可是在高手如云的散文高地,眉山散文群里获得的哟!有那么一点沾沾自喜的味道。

为使文本呈现丰富多彩,在场微散文开启配读朗诵。我听之跃跃欲试。朗诵对于我而言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毛遂自荐将自己配诵的《飞来的鸟儿》让闻道先生与在场主编晓来姐听,就这样我自然而然成为在场朗诵组的一员。

“飞机马上就要降落了,请您马上回到座位……”

一阵嗡嗡地轰鸣,飞机缓缓降落成都双流机场。血似乎瞬间被点燃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真想大喊一声,眉山——我来了!

终于见到闻道老师、晓来姐、雪夫、袁志英、龙丹,还有一同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的韩冬红、林中蔓青、邹安音、四川经济日报总编李银昭及前来旅游度假的在场朗诵组组长海之魂。我心仿佛飞回了家。两年了,同为在场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今日得见似乎并不感到陌生,神交已久这个词用在此处刚刚好。

一头是生我养我的津门,我户籍的故乡;一头是向往已久的三苏故里,我精神的故乡;苏轼似一根冥冥之中的线。不能不说是一种缘,一苏津梁,竟成为我心飞翔的两个端口。想起了余光中的《乡愁》,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此刻,我心飞翔于两头,由于在场,那里有家的感觉。

天逐渐潮热了起来,汗津津的。让人感受到来自天府之国的暖意。

随着人流迈进苏三祠,院中三棵高大遒劲的古树格外吸睛。据导游介绍,那棵年长的号称眉山第一树的黄桷树,距今千余载,而两棵银杏树,一雄一雌,两两相依,已有600年了,或仙风道骨、虬枝盘节,或繁茂华盖、葱茏蓊郁,颇有一番仙风古韵。我想,不知是不是有某种天道人缘的暗示。

一缕清风袭来,树叶发出沙沙响。依偎粗犷的树干,眼前仿佛一位高挽发髻、眉眼清秀的女子,于厅间纺线抚梭。她缓缓摇动纺车,神情专注而宁静。忽而侧耳倾听,嘴角挂着一丝清浅地笑意。因她听见三个娇儿苏小妹、苏轼、苏澈手捧泛黄的书卷于书房高声朗读,清脆的读书声越过纺车、穿过迂回的走廊,飘过院落。高耸如云的大树伴着朗朗书声摇曳晃动、微微颔首。想必是日日听文、夜夜闻声的缘故吧,久而久之,这棵最古老、最粗壮的眉山第一树,吸纳了眉山天地之精华灵气,从而修道成仙。又点化了两棵年轻之树,才有了如今三棵古树鼎立,非同寻常的气韵。这三棵古树与三苏是不是有着冥冥之中的某种契合,并相伴苏家文脉跨越时空与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凡人相遇。

置身三苏祠,我心又飞翔于千里之外的津门。

飞翔的心,着陆于天津葛沽古镇,回到苏家五号。不知是心的飞翔可以消解一切距离,还是三苏祠与这里,本来就是三苏家里的两道门。

去眉山前,我专门到苏家五号,拜见93岁乡贤苏鸣喧。据说,老人是苏家五号后人。他精神矍铄、慈眉善目、耳目慧明。听说我要去三苏故里眉山,他非常高兴:“到了那啊,替我问声先辈们好!”我默默记下了老人的嘱托。

葛沽苏家1号至九号的苏姓人家,与眉山三苏同出一门,还有族谱为证。苏家祖上一支去了四川眉山,苏味道成了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另一支苏可道去了福建,落户泉州府园安县鳌头村,后迁金陵(南京)。永乐年间追随朱棣扫北进京立了大功,官居“指挥”一职,赏了封地来到天津葛沽。

我心飞翔,飞到了苏家五号院的原乡。

一色的明清风格、青砖黛瓦、飞檐翘脊、雕廊画枋。津门的古道西风可以作证,葛沽当时的苏家五号院,与郑家大院、张家大院、夏家大院堪称葛沽一景,都是古镇非常显赫的名门望族。苏家子弟多博闻强记、学养深厚。

走近苏家五号院的苏家十五世祖苏善恒。

苏善恒作为道光年间己酉科优贡,秉承了苏家脉传的基因:刚直秉正,博学厚朴,敬教重文。他与葛沽乡绅上表建立的津东书院,曾被誉为当时北方八大书院之一。书院被当时清大臣李鸿章亲自批准并题写匾额,于光绪三年正式开学,苏善恒为第一任山长(院长)。现津东书院旧址,就坐落于葛沽老街天后宫院内。虽津东书院办学只有短短二十一载,但它却植下了津门敬教重文的根,其文脉气息,在这片沽上宝地萦绕百年。

走近苏家五号院的苏家十七世祖苏之銮。

这位雅号苏星桥的苏门后人,早年为国子监贡生,品端德正,诗文造诣精奥。凭其卓著的才学本可入仕为官,由于辛亥革命爆发,辗转归乡务农,依靠祖业富甲一方。他看到家乡那些聪颖勤奋、才华卓著的贫寒学子没有学上,便煞费苦心,出资与自己私塾学生徐兆光一起兴办“保国民小学”。他任校董,徐兆光任名誉校长。为使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招募的校长与教师大多为本地区品学优、才气过人的佼佼者。保国民小学从1930年开始兴办,培养了一大批精良的后生学子,为延续本地区的文脉功不可没。

苏星桥的得意门生徐兆光是清末举人,曾任直隶省财政局局长、天津县教育局局长,及民国初年的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讲师,还教授过周恩来与邓颖超,并与近代著名教育家、学者严修互为挚友。解放后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并著有《景波文存》一书。

论起来,徐兆光先生还是我夫君的爷爷辈分,同在一个家谱上,就连夫君及后代的字辈都是他老人家给续上的。老师苏星桥故去后,徐兆光为纪念他,曾出过“星桥诗存”三卷,里面实录苏星桥感情真挚、清新典雅的代表诗作三百首。而描绘古镇风貌韵致的“葛沽八景”尤为百姓喜爱,迄今流传不衰。尤其近年来葛沽规划重建古镇风貌,他的“葛沽八景”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今抄录一首于此,为飞翔的心找到归宿:

慈阁朝晖

慈云高阁俯河流,上有楹联妙笔留。

晓起登临一眺望,瞳瞳旭日照当头。

我心飞翔,飞离葛沽苏家五号院,遨游于眉山东坡湖畔。

夏阳清艳,一湖碧波。站在远景楼前,仰望这伟岸的古楼,仿佛仰望伟岸的苏轼。一苏津梁,不禁想起苏轼为家乡创作的《眉州远景楼记》:“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

原来,苏家的原乡,根植于这样的土地。

正如著名作家蒋子龙先生在眉山受邀采访时说过的:“眉山是中国散文高地,而三苏则是眉山的另一座高峰。”庆幸的是,眉山,我在场。

我心飞翔,徘徊于眉山三苏祠的瑞莲池边。

嫩绿的池塘氤氲着暗香浮影,一池碧水谧静幽蓝。朵朵粉白裙衫的荷,露出娇媚婉约的神态。我屏息倾听,耳畔隐隐传来 的脚步声,飞翔的心有些恍惚。该是苏轼?是,一定是他。只见苏轼袭一身青色长袍,冠缠头巾,脚蹬长靴,踱着方步来到池边,口里吟诵着流传千古的佳句诗篇。

一池娴荷知我心,早已羞红了脸。

新闻推荐

成都全面开展应急演练 “双盲”方式考验各部门速度与默契

4月19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应急演练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前做好风险预估预判和应急预案,并在5月20...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苏津梁,我心飞翔)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