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莉
出门前手表可接收天气情况和实时路况,开车出门不再“盲”找停车位,在单位工作时能遥控签收快递,快到家提前让空调温暖房间……面对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疑问,温江区规划管理局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昊天认为首先是要“接地气”:“让群众感受到方便、舒适,生活方式更加从容自在。”
此前,温江已展开“智慧”探索。当地涌泉街道瑞泉馨城社区开发的网络服务管理系统,能够将社区居民总数精确到个位,还可根据“政治面貌”、“年龄层次”、“就业状态”等上百个字段进行分类统计。“数据以‘天\’为单位即时更新,完全颠覆了我们的社会管理方式。”社区党委书记周鲜明说,坐在指挥中心,就能不断接收来自社区的信息,需要处理的事件会通过系统发送到政府相关科室,还能随时跟踪处理进展。
政府治理城市与民生百态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智慧纽带已经初现成果。吴昊天表示,数据采集是智慧城市的首要基础。
温江区从数据采集入手,建立起综合数据库。其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可以反映和描述温江全域表面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植被与土质等有关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初始权利数据,可以反映农村区域的人口、土地、产权等信息;原始代码数据,可以反映城乡建设到城乡管理过程中的土地、城乡规划、社区、居住人口、消防设施等信息。
数据有什么用?吴昊天举例说,可以直观地看到当地的城市面貌、水系分布等,并能抽取具体数据,“任一条街道的地下管线分布是怎样的,任一块土地的权属,任一个铺面税收是多少……这是城市的‘基因库和身份证\’。”目前,温江已在全国率先实现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动更新机制。
下一步,温江面临数据如何用的课题。“我们将在全省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清影像,开展面向环境监测、应急指挥、违建查处等方面的示范应用,为政务决策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分析,实现全区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共享和综合利用。”
新闻推荐
投资8.2亿元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将投用近日,一名网友在四川日报网问政平台上发表《温江自来水的安全系数到底几何》的帖子,引发热议。网友反映,温江的自来水中有时可见白色悬浮物,烧开后会有“...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