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温江新闻 > 正文

产城融合就近城镇化 以人为本城乡共繁荣 宜人成都渐行渐近 将形成由1个特大中心城区、7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组成的城镇骨架

来源:成都商报 2014-04-14 07:43   https://www.yybnet.net/

《人民日报》上周六头版刊发文章,聚焦成都科学布局市域城镇体系,对本市城镇化工作给予盛赞———

“如今好了,安居乐业,跟镇上的老居民没啥两样。”37岁的廖琼芝是成都近郊新繁镇居民,在一家沙发厂上班。两年前,远在内蒙古务工多年的丈夫李红明也回到家乡,进厂当了技工。“过去一年到头才能回趟家。”廖琼芝说。

4年前,廖琼芝还是新繁镇清凉村农民,随着镇上家具产业园区扩建,她和村里的部分村民进镇入住金地社区,分得两套房子。“住进了新家,更盼着老公早点回来。”那年冬天返乡后,李红明没少找当地厂家,最终因工资低,咬咬牙又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要不是这两年产业园区越办越红火,用工需求旺,我没准还在外边漂着呢!”李红明现在干的是沙发外架工,“月收入近4000元,旺季能上5000。”

“有房住”“有活干”“能挣钱”,李红明两口子和更多的乡邻,受益于当地家具产业的持续发展。到2013年,家具产业园入驻企业70多家,解决就业2.8万人,其中返乡务工人员占四成。新繁镇的城镇人口10年增长三成以上,就业率达98.5%。

不只是新繁,成都近郊万春镇发展花木产业、安德镇发展川菜产业,远郊寿安镇发展高端印务包装产业、淮口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批优先发展的重点镇稳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业兴人气旺,人口聚集水到渠成。

“产城融合,稳步推进就近城镇化。”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新型城镇化部署要求,成都科学布局市域城镇体系,明确提出:依托产业聚集形成人口聚集,使城镇体系与重大生产力布局有机协调,避免“空心城镇化”。

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规划思路,成都将形成由1个特大中心城区、7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组成的城镇骨架。

中心城区严控人口规模,卫星城、区域中心城、小城市以及一批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将承担起就近、就地城镇化的使命。像新繁这样基本形成产城融合新格局的10个城镇,已被确定为小城市示范建设试点,逐步达到10万至20万城镇人口规模。

未来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建设中,教育、医疗、文化、公园等基础配套,将比中心城区更加优越。“目的就是让这些区域更有吸引力,引导农业人口就近转移、城区人口有效疏解。”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局长张樵表示。

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统筹谋划 “四态合一”看成都

“房子漂亮,公建配套也好,比不少商品房小区档次高!”望着已经封顶的青龙鹭苑公寓,四川省成都市西林社区居民张海燕脸上洋溢着喜悦。

两年前,青龙鹭苑所在地还是一片“城中村”,随着成都市实施“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改造工程”,张海燕同270多户村邻一致同意签约,就地回迁安置。距青龙鹭苑不足百米,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正在兴建,确定将由市区名校“领办”。学校那头是建设中的文化旅游商贸功能区。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都强调城市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统筹谋划、有机协调,西林社区及其周边正在发生的嬗变,浓缩着成都的新追求。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在提升质量”,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看来,宜业、宜商、宜居、宜行,归根结底是“宜人”。

进得来、能融入,优先破解“半市民化”问题

3月,成都郊区的油菜花成片绽放。走进双流县黄水镇长沟社区香邻春天小区,大院空地上摆着6桌婚庆“坝坝宴”。“第一代进城农民还保留着乡土习俗,我们尊重这种需求。”黄水镇党委书记郭梁飞说。

长沟是个涉农社区,因挨着县城,承担了城市扩容的使命。土地被征用后,72岁的费汉根和600多户村邻住进了香邻春天小区。像费汉根一样,过去10年间,成都有106.7万本市农民向城镇迁移。

经过多轮改革的成都户籍管理制度,为农业人口有序转移创造了条件。早在10年前,成都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居民落户城镇的最低住所条件也从“租住统一修建房屋”到“租住城镇私人成套住房”,再到“租赁保障性住房”,门槛渐次降低。

进了城,有了房,还只是融入城市的第一步。“新市民”能否成为“真市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成为关键。

2011年起,成都全面实行外来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小小一张卡片,附着子女上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与市民同等的12项权利义务,“含金量”十足。

“优质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既可提升面向新市民群体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助于农业人口梯度有序转移。”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说,成都中心城区先后与远郊9个区县建立起“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中心城区130所学校还与远郊168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发展协议。

在温江区永盛镇,外来务工农民邱建上起了镇上的“新市民学校”。掌握了计算机日常应用的他,如今成了新市民学校的一名义工,把学会的再教给农民工兄弟,“业余时间过得充实,也更有价值”。

“进得来”还要“能融入”,以帮助农民工提高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定向服务的新市民学校、教学点、培训点,目前成都全市已有300多处,培训新市民26万多人。

有房住、有活干,“产城融合”避免空心城镇化

今年春节前夕,从四川德阳市农村到成都务工的张应蓉住进了锦城龙苑公租房小区。新家月租金每平方米7元,比周边市面价格便宜三成左右。“这回真是有了家的感觉。”张应蓉说。

锦城龙苑去年8月竣工,邻近龙潭工业园区。“这次主要面向园区员工招租。”龙潭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吴雪松说,这项措施既缓解了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也帮助企业稳定了员工、减轻了负担,更为龙潭“产城融合”助了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成都注重“产城融合”,依托产业聚集形成人口聚集,使城镇体系与重大生产力布局有机协调,避免“空心城镇化”。龙泉驿区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去年整车产量72.3万辆,占全市比重超九成。依据产业发展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龙泉驿区被列为规划中的成都市域卫星城,未来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50万。

有了比较充足的就业空间,困扰龙泉驿多年的山区生态移民难题也迎刃而解,首批1.96万移民进城安置,就业率超97%。

有聚也有疏。优化城市布局,成都将严控中心城区人口,让卫星城、县城和城镇更多承担起就近城镇化的使命。疏,也是有机的疏散。成都以城市中轴线为发展主轴,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双核,以成都—龙泉驿、成都—青白江—金堂等走廊为纽带,构建“一轴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城镇新体系。

蒲江县寿安镇位于“成新走廊”延伸节点,也是成都优先发展的重点镇。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办园区,吸引社会资本建城市”等办法,寿安新城聚集了一批高端印务包装及其关联企业,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

“在打造绿色产业基地的同时,寿安新城同步建设新型社区、综合配套服务平台,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成都青蒲建设发展公司董事长、蒲江县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仲明礼说。

按照成都市最新出台的《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未来卫星城和县城建设中,公园、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配套,将比中心城区更加优越,“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区域更有吸引力,引导农业人口就近转移、城区人口有效疏解。”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局长张樵表示。

续水脉、传文脉,让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永续利用

缓坡、绿堤、草坪,蜿蜒的休闲步道,宽阔的亲水平台……自从锦城湖建成开放,来自川东北的刘勇夫妇一有空就带孩子到湖边玩耍。去年5月,与锦城湖同期开放的还有位于锦江区的白鹭湾生态湿地,总面积4950亩,其中水域面积1500亩。每逢节假日,这里白鹭翻飞、游人如织。

锦城湖、白鹭湾只是成都环城生态区的一部分。成都规划,在沿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的范围,形成80公里“环城绿廊”。大手笔折射出怎样的治城理念?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突出“因水而兴”的生态本底,强调对损害生态红线“零容忍”。具体来说,强“绿肺”,重塑城市水系,改善生态环境;筑“绿隔”,锁住城市开发边界,避免“摊大饼”;滨水、亲水,水韵悠长,给市民更多“绿色空间”。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已于去年公布实施,以地方立法确保这片城区最大面积的生态空间永续存在。

“把更多的资源用于优化城市生态”,天府新区成都片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打破“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的规划顺序。“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让生态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成都市规划设计院三所副所长王小翔说,“我们划定了三条线,一条是‘绿线\’,对森林、绿地等进行界定;一条是‘蓝线\’,明确湖泊、水系的边界线;一条是‘红线\’,对建设实行严格控制。”

目前,成都全市范围内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已全面开展,预计今年6月完成。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市里提出打造特色化的城市文态,需要有机传承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让最有特色的文化元素更多地以实体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副主任任舸表示。

宽窄巷、华西坝、东郊记忆、安仁古镇……一批沿袭风貌、修旧如旧的“文化地标”实体呈现,既让人领略到成都“扑面而来的历史感”,也找到了城市更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之间的契合点。

续水脉、传文脉,折射出成都新型城镇化道路上的辩证思维:一座宜人的城市,应当是围绕人的需求服务的有机体,既需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更需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和优美化的城市生态。

“四态”合一,“宜人成都”款款而来。(原载于《人民日报》4月12日01版)

新闻推荐

上周末,成都楼市5盘齐开 中海九号公馆低调入市八益、大煌宫意外取胜

上周末(5月10日~11日),成都共有5个项目开盘,其中3个项目为首次开盘,其余为老项目推新房源。在住宅方面,此次开盘的均为改善加高端产品。中海九号公馆为首次开盘,开盘当日认购率达到65.7%。麓湖推出的39...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产城融合就近城镇化 以人为本城乡共繁荣 宜人成都渐行渐近 将形成由1个特大中心城区、7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组成的城镇骨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