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城市社会学家霍华德曾在《明日的花园城市》中这样描述:一座城市就像一朵花、一株草或一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
成都市温江区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新型城镇化的改革浪潮翻涌,生态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一足,“花园城市”的梦想意义更加重大。
“生态环境是温江区发展的生命线!”温江区决策者如是说。在温江看来,面对环境问题,需要跳出聚焦几只鸟、几片林、几条河的传统思维,树立新的生态自觉,而这样的生态自觉,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政府、企业与个人树立正确的生态政绩观、效益观、消费观。
近年来,温江区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和成都市委“五大兴市战略”,以发展转型改善环境,以生态建设提升环境,以共创共享优化环境,抢抓“宜业宜居宜游”的卫星城建设机遇,初步构建起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描绘出西部生态文明城市的美丽画卷。
“内外”兼修 卫星城与生态城一脉相承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温江区,人们更愿意将她比作一位宛转蛾眉、温润典雅的美女。
她有着美丽的“容颜”——金马河、江安河碧波荡漾,宛如两条玉带交织其中;20万亩花木园林在温江全域绘就一幅色调浓烈、青翠宜人的画卷,十年间,温江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翻了三番,森林覆盖率达20%,全区绿化面积达1145.5公顷,平原绿化率达9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达90%。
她更有动人的“内涵”——2007年,温江从伦敦威斯敏特市政厅捧回了中国西部首个“国际花园城市”奖杯,获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生态区”;2011年,联合国授予温江“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称号;2013年,作为成都市唯一代表,获得“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
可以说,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温江区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这座城市带给人们最鲜明的记忆。时光荏苒,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张名片正在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
2014年,温江区站在全新的起点,她被定位为成都市7大卫星城之一,将按照大城市的规模和标准建设。
对于幅员较小的温江来说,建设卫星城意味着要更有效地突破发展的瓶颈,这无疑是一场高难度的挑战。然而,温江却从中读出了机遇,那就是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宜业宜居宜游”的国际化卫星城,这是温江区的战略目标,也是“生态立区、生态兴区、生态优区”理念的一脉相承。
温江人这样解读彼此的关系:温江区要在全球范围内汇聚生产要素,构建起一个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真正成就高度开放、紧密融入世界的现代化;要着力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做文章,做到规划站位高、策划定位高、建设标准高,力争个个是精品、件件是标杆;宜业才能宜居,加之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城乡形态,要建成一个高层次、国际化的都市型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绿色 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西部城市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不走“寻常路”显得尤为重要。
在温江人看来,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用事实说话,温江区“生态立区”的坚定战略背后,是连续多年蝉联“四川省十强县”、“西部百强县”的卓越成就,“金温江”的美誉更加光彩。“抓生态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生态环境就是抓发展,坚持绿色转型,必须着力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温江区主要领导说,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走“高端化、生态型、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有利于生态平衡、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产业结构和健康增长方式。
值得强调的是,温江并不是对三次产业进行简单舍弃,而是进行了一番“解剖”后,分别为它们找到了路径,即全面推行“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三产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体系。
具体来说,工业方面,坚持以信息化为带动,着力构建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3大工业产业集群,实体经济支撑强劲;服务业方面,着力构建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运动休闲、生态旅游5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农业方面,发挥15万亩花木产业的生态本底作用,大力发展欣赏型都市农业,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成全市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在此基础上,创新实施产城一体的组团开发模式,组团了科技产业新城、现代服务业新城、生态旅游新城3大新城,全面整合经济资源、土地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政府管理资源。目前,3大新城已集中了温江区90%以上的投资,重塑温江经济版图的同时,经济、生态和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调节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生态自觉烙下人文闪光印记
纵观国内外,实践证明,一座城市迈向生态文明的每一个脚印,都能折射出生态文化和人文关怀的闪光印记。
温江区深知,不是植树造林就能当好“绿色明星”,奥秘在于让一套综合的社会生态体系活跃起来,核心是要实现人与城的和谐共处,提升人的生态素养,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2010年5月,温江在成都市率先启动“绿道网络”建设,用自行车道串联起全区15万亩花木和3条河岸景观带,形成绵延上百公里的风景线。
表面上看,这是一道美好景观,或是一个旅游产业,实际上,也是一种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低碳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着力培育市民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这些方式,更好地营造出人人建设生态、人人保护生态、人人享受生态的社会氛围。
这只是温江区培育繁荣发展生态文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温江区实施“全民健康计划”,更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建立全区群众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文明素养。
全面深化“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全民阅读、“百姓故事会”、“社区文化大课堂”、“艺术进家庭”等文化惠民活动全面展开,并实施了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大型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大力推进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让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始终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努力构建共创共享的发展格局。当前的温江,城乡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社保体系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中职教育“零收费”,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全国率先探索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正是这一件件民生工程的完成、覆盖和率先探索,给了温江滋润、从容的生活节奏,也给了温江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城市样板的信心和底气。
□刘莉图片由温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思忆)11月12日,记者从成都市文化局获悉,由成都市文化局发起,成都、重庆、昆明、贵阳4市共同举办的“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邀请赛之成都赛区决赛,将于15日在成都市温江区文庙广场...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