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为期三天的温江区第四届社工节拉开序幕,并正式发布“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面对全区社会工作骨干人才开展招募,通过专题授课、实地参访、专业实训的方式,探索在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全区社工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
关爱困难群体,传递社会温度,让更多人体会到“用心灵感动心灵,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真谛——这就是社工和志愿者存在的意义。作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和“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区”的温江,有着浓厚的社工氛围,目前已拥有195名持证社工和6.5万名注册志愿者,在全市居于前列。
优秀社工:8年时间变化很大
但社工之路上的坚定信心没变
在昨日的开幕式暨表彰分享会上,温江区社会工作发展领导小组对评选出的优秀社工机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社会工作项目、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优秀社工及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并进行了2016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签约,以及正式发布“温江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据了解,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等5家受表彰的优秀机构是从全区27家社工机构中评选产生。其中有本土的机构也有引进的机构,服务于社区治理、青少年服务、居家养老、医务健康等各个社会工作领域。
社工梁利洪是获得表彰的20名优秀社工之一,年龄不大的她却已经做社工8年了,8年时间里,她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名成熟的优秀社工,从一名青涩的女孩到即将为人母。梁利洪在上台分享时说,8年来变化很大,但有一点没有变过,那就是她在社工之路上的坚定信心。她表示,一开始也遇到很多困难,还想过要放弃,但一路坚持下来,她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团队的凝聚力也越来越紧密,希望在社工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我叫冉隆福,2014年下半年我成为了新济源万盛社区社工站的一名志愿者,主要从事孩子们的书法教导,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更要教会孩子们做一个好人。”在优秀志愿者分享环节,62岁的冉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当志愿者,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给孩子们上课,有时连家里人都不理解,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在精神上感到快乐,“帮助了他人,快乐了自己。”
社工节打造原创品牌
影响力聚拢社工和志愿者
“温江社工节”是该区社会工作原创品牌,也成为全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的嘉年华,整个活动从筹备、主持、表演、礼仪、摄影等各个环节,大部分都由社工和志愿者参与完成。
第四届社工节还将举办社工论坛、社工体验、社工沙龙、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
几年来,在当地政府部门和社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温江社工节的品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一群群热爱社会工作的机构、项目以及个人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聚,不少本土的社工和志愿者积极涌现,形成了全民热心公益服务、全员参与社会治理的景象。
温江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了即将采取的一些新举措:首先将加大资金投入,明年温江民政将新增300万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其次将拓展服务领域,社会工作将深度介入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等;第三是创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机制,该区新的社会组织孵化园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孵化园将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营,为广大的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能力建设、管理咨询、资源平台对接、项目策划、财务管理辅导等培训,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助推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推进“三社互动”
建立社区社会工作格局
几年来,温江区社工们导入专业手法,搭建平台,链接资源,从社工人才队伍培养到社会组织能力提升,从公益创投到探索新生活方式营造,服务单亲儿童、新市民、流动人口、老年、青少年,为温江创新社会治理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温江区相关领导表示,为不断提升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同度和参与度,努力营造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温江区创新推进“三社互动”,逐步探索建立起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社区社会工作格局,促进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使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接下来,要建立完善互动平台、机制和制度,抓好社会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本土化、国际化“四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独特作用,推动社会工作发展,为建设“三宜一化”卫星城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青吉好记者曹宇阳)日前,温江消防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来到温江区七星街191号,对成都某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工程项目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其间,消防人员发现该建筑项目中庭的局部消防车通道被绿化带...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