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温江新闻 > 正文

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昨日举行 金堂峡淤塞或致三星堆废弃

来源:成都晚报 2018-10-24 04:01   https://www.yybnet.net/

环境考古是本次考古大会的热点之一,昨日,在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上,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朱诚教授介绍了四川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境考古。

无法控制水患

宝墩文化衰亡

朱诚介绍,有一种观点认为,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岷江河道由自北向南到自西向东的改道,气候变化和岷江改道,可能使得宝墩区域变得适宜人类生存,于是宝墩文化诞生并兴起。而后来,也正是无法控制的水患,导致了宝墩遗址的废弃和宝墩文化在距今3700年左右逐渐衰亡。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目前负责宝墩遗址发掘的唐淼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宝墩先民的确采取了很多办法防洪,其修筑的夯土城墙除抵御外敌,也具有一定的防洪功能,城墙挡水,城壕泄水。

红桥村遗址将蜀人治水

提早到新石器时代

朱诚教授还介绍了成都温江红桥村遗址,该遗址2013年发现,地处江安河边的台地上,面积约19万平方米。在考古发掘中发现,遗址中有大量墙体沟槽和大量木桩的柱洞和基槽,是先民在红桥村古河道边为抵挡洪水修建水利工程所采用的木桩及夯土,其年代为宝墩文化的晚期,也就是距今3700年以前,远远早于都江堰工程。

昨日在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黄明也介绍了红桥村遗址,在宝墩文化时期,古人选择靠近水源且地势相对较高的红桥村台地居住,但由于该台地距离江安河较近,一旦发生暴雨,岷江干流很容易与江安河形成合流之势,影响台地安全,因此古人需要不断加高台地抵御洪水侵袭。该遗址在发掘中发现了四道宝墩文化时期夯筑的水坝,能起到抵御洪水的作用。这一水利工程将蜀人治水的年代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金堂峡堵塞

是地震造成的塌方

唐淼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古蜀人进入成都平原,从宝墩到三星堆再到金沙的选址过程,就是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过程。

朱诚介绍,《蜀王本纪》记载,蜀王杜宇统治期间金堂峡口特别狭窄,成都平原雨易上壅积水,产生水患,杜宇派鳖灵开凿金堂峡疏通水道。《蜀志》中则记载,金堂峡的堵塞是因为地震造成的塌方。朱诚表示,他曾经到金堂峡实地踏勘调查,他推测,金堂峡河道在杜宇时期的大规模水患正是三星堆遗址废弃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三星堆文化衰落和金沙崛起的缘由。

同步播报

4200年前气候干冷

使宝墩文化兴起

昨日,在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四川大学副教授李兰对成都平原文化出现和发展的环境背景进行了探讨。李兰认为,大约4200年前的全球干冷气候恰恰是成都平原宝墩文化兴起的原因。

大约4500年前,在新津岷江流域开始有人群定居,他们被称为宝墩人,是目前所发现的成都最早的新石器时期人类,他们所创造的独特的文化,被称为宝墩文化。李兰认为,大约7000年前,宝墩应该有河流经过。通过对地层微量元素的调查,4500年前,宝墩区域降水减少,气候变干,使得在成都平原上纵横的古河道渐渐干涸,成都平原变得适宜于人类的生存,也就在这一时期,人类渐渐进入了成都平原,并且迁徙到宝墩定居。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新闻推荐

志愿者和老人共度温暖一天

暖意□本报记者吴浩“这70元你们拿去买点肉和菜,晚上我给你们做饭。”10月17日,成都市温江区永盛镇石磊社区二组,93岁的...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昨日举行 金堂峡淤塞或致三星堆废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