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新都新闻 > 正文

为民兴教文明立教 ———新都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聚集区、职业教育示范区”建设

来源:成都商报 2012-09-10 15:51   https://www.yybnet.net/

汉城小学

2012年,新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主体区”,是新都未来发展的坐标。“产业强区、宜人新区、文化名区”是新都未来发展的思路。

经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宜人,宜居,极大的吸引力来自健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特别是优质的教育服务品质。

建设文化名区,更是离不开教育的浸润和灌溉。

这一切,给新都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开辟了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也让新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变挑战为契机,助推新都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给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勤奋、智慧的新都教育人成竹在胸:为民兴教,文明立教。

朵朵金花绽放扮美新都城乡学校

2012年8月31日,位于新都大丰镇北部新城的新建学校———新都一中城北校区迎来了第一批新生。

“哇!”学生一走进校园,就发出了赞叹。他们眼前,是繁花茂树的优美环境,还有国内一流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智能化的学生宿舍、餐厅及配套设施建设……

孩子们笑逐颜开,家长更是喜上眉梢:“比想象中还好。”原来,在学校竣工前,许多家长已开始多方打探。也难怪他们如此心急。北部新城紧靠三环,毗邻北欧知识城、成都国际商贸城,是成都发展战略重镇,更是新都发展的主战场。但在这条北中轴延线上,一直缺乏一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中,城北校区的入驻恰好填补了空白,圆了老百姓多年的梦想———“在家门口就能上到这么好的学校!”

三河中学的学生和家长同样喜笑颜开。秋季新学期,学生搬进了新教学大楼。窗明几净的教室、先进的实验设备,让这所已有43年历史的老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

石板滩镇的年轻父母也很开心,这个秋天,家门口又多了一所公益性幼儿园。政府补贴,收费低廉,质量过硬、设施完备,“入园难”、“入园贵”已成过去。

香城中学、香城小学、汉城小学、石犀小学,这所建在乡村中的优质学校,设备和师资绝不亚于任何一所城关学校。如朵朵金花扮美了新都的教育,乐坏了孩子的家长。

这些只是近几年新都教育变化的缩影。

抓基础、求均衡,优化各类各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构建合理结构,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孩子享有优质教育。新都在教育蓝图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朵朵金花绽放其间,让孩子在最美的学校读书,是新都教育部门和教育人的最大追求。

把教育公平延伸到学前教育是新都教育部门和教育人的又一重大举措。今年,新都新改扩建公益性标准化幼儿园12所,实现了“一镇一园”。优质园领办、择优认定公益性幼儿园15所,5370个家庭因此受益。这个秋季,4所公益性幼儿园又闪亮登场,其中主城区新增2所,新繁和石板滩镇各新增1所。新都还积极开源引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现已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得到了市民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一位家长兴奋地告诉我们:“这解决了我孩子入园难的大问题,真得感谢政府啊!”

义务教育阶段,新都全面启动了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4亿余元专项资金投向学校,用于解决学校编制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育技术装备,改造教室光环境和学校运动场,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出三年,新都人民将看到一个容光焕发的教育新面貌。

近年来,新都高中办学水平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攀升,在社会享有盛誉。新都一中、香城中学、新都二中等学校成为许多孩子就读的理想选择。新都一中城北校区的建立,不仅占据了该区域教育制高点,也为新都探索创办国际化、高端化和特色化高中提供了新的平台。升庵中学、泰兴中学等改善了高中部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子女就读普通高中的需求,必将为新都的高中教育增加更亮丽的光彩。

职业教育特色不断强化。新都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已更名为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学校立足高位谋发展,争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推动职业教育“一基地五中心三机制”建设。旅游、计算机IT、电子、物流等实训中心的建立,让“工厂”驻进校园,实现了学生和岗位的无缝对接。新都职教的机电、制造等品牌专业不仅每年招生时十分抢手,毕业时也争相被“预定”,供不应求,在省市内享有盛誉。

香城中学

软件硬件皆强开放开创并举

“为民兴教”走出新内涵

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光有华丽的外表,没有丰富强大的内在,就像人没有风骨,缺少精气神一样,仍然得不到老百姓的真心认可。

新都教育人深刻地明白这一道理,在狠抓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以生为本”,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路上健步前行。

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建成具有符合新课程要求、满足全区教育教学需求的新课程资源库;完善和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完善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促进区域内学校资源共建、成果共享……这都是新都教育人在创新路上的坚实脚步。

开放办学,大胆探索,新都教育人积极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新都一中与多个国家的多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实现了和国外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新都二中和加拿大BC省海外高中联合办学项目成功启动,这也是成都市的官方合作项目。香城中学与瑞典利德雪平市德拉加迪高中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教师学生互派交流机制,打造高中教育发展新优势。

职业学校结合新都“五大功能区”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进行了优化,通过设置机电装备、家具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等专业,形成立足二产、联动三产的专业发展机制,通过“引企入校、产业入教”、“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也深化了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在创新和开放办学的过程中,一批学校和范例脱颖而出。新都在全市率先建成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的13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学生可以像城市孩子一样,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培养特长,陶冶情操;各种艺术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学校、社区开花结果,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带动了社区文化的繁荣;在省、市级艺术、体育活动中,新都孩子的美术作品、歌舞表演频获国家、省、市级大奖,歌声甚至飘到了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展示了新都学生的熠熠风采。

香城小学

文明立教文化立教

追求德业双馨,锻造优秀团队

新都教育朝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前行。如何让新都教育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面对这个问题,新都教育人的回答简洁有力:文明立教。

新都教育人是这样理解文明立教的:教育是传播文化、推进文明的。教育自身首先应该是文明的,文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文明是教育优质化的支柱。

教育文明,就是让每一个在新都的学生,都能获得公平且优质的教育,提升教育满意度。今年,新都为6125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了学位。截至5月,新都为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及学生提供资助68.514万元,受惠人数达到1579人次。

教育文明,是建设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位,文明执教、文明立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源源不绝的动力之泉。如今,新都校园文态特色初现,正可谓“一校一亮点”:升庵中学成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学校,升庵文化广为传播;西街小学等7校授牌“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新都二中的书院文化、石板滩小学的客家文化、香城小学的国学教育……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更滋养了千万学生和美的品质和开阔的胸襟,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啧啧称赞。

教育文明,更离不开一支作风优良、战斗力强的团队,这也是提升教育公信力,真正让老百姓满意的核心所在。新都区全力打造“四支队伍”,即学习型的校长队伍,执行有力的管理队伍,精细化的班主任和教师队伍、带动型的名师队伍,专业化的教研员队伍。“政治坚定、令行禁止,管理有力、主动作为,教学中心、提标增质,廉洁奉公、律己束人,健全人格、德才兼修”,不仅是新都人对教育文明的理解,也是新都百姓对他们的期望。

“恪守‘教育为民生之基\’的理念,杜绝损害学生、家长利益的行为。我们的教育必须遵从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不断破解教育难题。提高工作标准和要求,克服功利主义,立教为民、执教为民,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教师奉献精神,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逐步消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利轻义,重己轻生\’现象。”这是新都教育局相关领导在开学前的校长培训会上对校长们的嘱托。

2012年,对新都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新都教育人已整装待发,坚定信心,攀高竞速,以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以服务社会经济,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全区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内涵发展。以开放大气的校风、严谨务实的教风和积极向上的学风,为新都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续写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新都万元大奖寻觅“幸福的你”

10月25日~28日,2012成都新都区第六届房产博览会将在新都马超东路文广中心华丽启幕。在房博会正式开幕之前,新都万元大奖寻觅“幸福的你”,作为本届房博会的主要活动之一先行拉开体验新都幸福生活的序...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民兴教文明立教 ———新都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聚集区、职业教育示范区”建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