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个厂对他们来说是困难
作为特困企业,老厂多年来一直无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和环境,而职工们自己要买商品房也不太容易实现
将来,这个厂对他们来说是新家
自用土地上修建住宅后,住宅一部分以适当的价格卖给内部职工,另一部分则上市销售,解决安置员工的费用等
成都华通电子电器实业公司木工机床厂(以下简称“华通机床”)曾坐落于新都大丰南丰大道旁,作为一家特困企业,它的盈利主要靠出租房屋,而不是制造产品。可最近,这个厂区又为职工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未来,这里将矗立起一栋栋的住宅,其中一部分,就将是华通公司职工的新家,另一部分则可以带来收入。
企业困难 难以改善职工住房
王庆生,1985年就出任华通机床的厂长,今年已经65岁,应该退休的他,却迟迟退不了。
“没办法啊,企业停产了,几百员工要安顿,我想退,员工不让退啊。”记者采访王庆生时,他正在去医院的路上,胃疼了一年多了,一直没有时间上医院,直到老厂区拆完、新房施工队伍进场,他才如释重负。
华通机床成立于1965年,属于老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原来的厂址在金华街,1992年府南河改造工程,企业从金牛区迁往新都大丰。
说起曾经的辉煌,厂里的原助理工程师李盛兴一脸的自豪:“我们是当时西南地区主要生产木材加工设备的企业。”
但随着国家加强环境保护、限制木材砍伐的措施出台,整个行业都萎缩了,企业原有的传统优势产品相继失去市场,造成企业连年严重亏损。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出路。李盛兴告诉记者,他们曾想过转产,也曾试制过土豆切片机等,但都因为技术和市场的原因,产品一直处于“试制”阶段。厂在几年前就已全面停产,留下来的员工,每个月领取着不痛不痒的工资。而这个钱,主要来自企业出租房屋的收入。
王庆生告诉记者,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作为特困企业,多年来一直无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和环境,而另一方面,作为老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一直不高,要买商品房不容易实现,有的员工甚至滞留在工厂区的住房里。
李盛兴本人就是如此,他虽然已经63岁,但到现在还没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屋。1979年,李盛兴结婚,婚房就是老母亲3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了小孩后,李盛兴虽搬了出来,但也是租房住。
北改新机遇 自主改造解决住房
“北改”启动后,华通机床抓住机遇,成为新都区南丰片区首家自主改造的企业。
按照新都北改规划,新都北改区域内将形成宜商宜业宜旅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
在此大背景下,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在自用土地上修建住宅,引进建筑企业垫资修建,住宅一部分以适当的价格卖给内部职工,以改善和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另一部分则通过上市销售,解决安置员工的费用和企业所欠的外债。
今年10月底,近20亩土地腾了出来,建筑企业也进场了。新居的名字也已经取好,叫“丰瑞玺悦城”,计划在2014年建成。
“玺悦和‘喜悦\’谐音,职工们都觉得好听。”李盛兴说,等以后搬进了新家,晚上吃了饭,就去附近的东风渠边上散散步,算是安享晚年了。而王庆生尤其如释重负,等所有员工都安顿好了,他,也就能正式退休了。
新闻延伸 北改一年 新都完成投资67亿元
新都区北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新都计划实施北改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646亿元。预计12月底,计划开工的39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有15个项目全面完成,届时投资将完成67亿元。
在旧城改造方面,截至目前,新都区北改范围内已拆迁房屋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拆迁人数3340人。大丰文化街片区改造以大丰旧城及棚户区改造为重点,规划建设集商场、超市、娱乐休闲及写字楼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一期改造工程已于去年全面完成拆迁并启动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二期改造方案于今年5月通过审议,目前已完成90%拆迁协议的签订,项目改造后将极大提升大丰的整体城市形象。
南丰片区按照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引进大型高端商业商务产业,建设多维一体的北部新核,目前片区内2家企业的自主改造方案已通过审议,并开始项目建设。3家企业已完成项目建设的初步方案设计。
成都商报记者 肖刚 摄影记者 何彬
新闻推荐
他们用9个月的镜头记录老百姓的真实生活,首先告诉大家曹家巷改造的必要性,其次是老百姓对拆迁改造的诉求,愿不愿意改,想怎么改,镜头并没有回避任何诉求,第三,最重要的是,在拆迁过程中,在面对老百姓诉求时,...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