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都市新都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2007-2020)》,新都区未来城市商业规划为:以市场建设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支撑,发挥区位优势,统筹区域商贸发展,以市场、物流、商务、旅游休闲为特色,大力发展以市场园区、城郊型商业、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厂家直销中心、农村商业为主的现代流通形式和组织。随着“北改”工程的不断推进,以龙和国际茶城为代表的第四代商贸经济产业正在这里崛起,必将引领北部新城的产业革新与更大发展。
“北改”启动一年
产业升级迎来生力军
2012年初,成都市提出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通过重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作用,加快传统商圈的改造和市场调迁、货运场站搬迁进程,推动城北片区主营业态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
自成都市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改造工程(简称“北改”)启动以来,成都市正式迎来南北均衡发展的格局。而在每一次的城市升级换代过程中,产业的升级势必为城市更新带来更大能量,催生出居住、商业、教育、医疗、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新版图。
2012年,由成都龙和投资有限公司斥资8亿元兴建的龙和国际茶城,通过科学规划,打造集现代交易、商务、文化旅游、商业配套等上下游产业链融合为一体的新兴茶文化主题商贸旅游博览园,成为北改工程下的又一亮点。春节过后,该项目将正式启动招商,提升成都茶文化在全国的地位。
龙和国际茶城来了
引领茶叶市场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的产业市场也在随着市场经济与消费多元化需求的不断提升而变革:从最早的集市、批发交易市场时代,到专业的批发市场和物流服务(如荷花池批发市场),再到以展示为主的一级交易批发市场。如今,随着“北改”带来的深远影响,新都北部新城最终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功能片区,这里将成为中国西部商贸中心、成都北部新城主中心,备受瞩目的成都荷花池市场也将真正北移到此。
从产品的集聚到产业的集群,我们迎来了第四代商贸经济产业,它们除具备批发、零售功能外,还拥有强大的交通物流网络、齐备的产品种类、完善的电子交易平台、健全的信用保障体系和便捷的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配套附属功能,为现代化交易提供最佳途径。
2013年初开始启动招商工作的龙和国际茶城,就是新生代产业集群市场的业态典范,它服务于产业、商贸和流通,作为以 “茶文化”为主题的商贸旅游综合体,不仅填补了区域发展的空白,更引领着四川乃至中国西部茶专业市场的产业升级。
承接“北改”机遇
龙和国际茶城应势启动
众所周知,成都有浓郁的茶文化,但成都只有一个大型茶叶市场———五块石的大西南茶叶市场。据成都市场大西南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成都龙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瑞贤透露,在全国省级城市中,成都只有一个茶叶市场很罕见。天津有35个茶叶市场,南京有23个茶叶市场,重庆、西安、贵阳等临近城市都有多个茶叶市场。
笔者了解到,在整个茶产业的链条上,四川向来“重产不重销”,这就形成了“川茶不出川”的尴尬格局。但事实上,成都的茶叶消费在全国排第一位,产值在全国排第二位,成都大街小巷都有茶叶商店,这足以说明问题。“不是说成都不接受茶叶市场,而是集中市场太少了。”叶瑞贤如是说。
在他看来,成都的消费能力、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都需要一个新型的茶叶市场。所以,龙和国际茶城应势启动。
据了解,龙和国际茶城是由成都龙河投资有限公司斥资8亿元开发,并邀请专业管理公司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新型茶文化主题商贸旅游博览园。据叶瑞贤透露,项目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在全国茶叶市场中属于单体建筑面积超大的项目,其中,可租用面积13万平方米,标准干燥库房面积3万平方米,冻库租用面积3万平方米,物流用地200亩,专业停车场54亩,项目周边至少有3000个停车位。并且,该项目将与四川省茶叶研究院联手打造300亩的观光生态茶园,让成都人享受采茶乐趣,了解制茶工艺,体验精致茶具;同时让更多外地人认识川茶品牌,了解川茶文化,感受川茶魅力。
目前,龙和国际茶城已经完成基础工程建设与卖场装修,春节后将正式启动招商工作。有专业人士预见,该项目面市后将极大地提升川茶及成都茶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陈柏喜)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讯(记者肖刚)记者昨日从新都区北改办获悉,该区大天路(金牛段名为“天丰路”)最后180米梗阻点改造已开始进场,拓宽后的道路为双向6车道。此外,金牛区内天丰路改造也正在进行,预计今年9月完工,届时...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