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曾小清)又是玉米收获季。5月31日中午,成都新都区石板滩镇石桩村村民张义洲忙着将甜糯玉米装箱,合作社介绍的加工企业在家门口等着要货,收购价每斤1.5元,比市场高2角。他告诉参加“2013·四川省甜糯玉米收获日”现场会的代表,今年每亩地估计可增收4000元。
去年省农科院与新都区启动粮经复合甜糯玉米产业项目,采用了以专家为纽带的“企业+专家+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即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专家选育优质品种,以合作社为桥梁,对农民进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配送、统一生产记录、统一农残检测、统一包装,企业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收购产品,使各方多赢。省农科院院长李跃建感受到,与市场牵手,科技成果得以快速转化。
“优质品种+合理搭配+技术运用,村民尝到了甜头。”村主任杨翠根介绍,以前村民是小春种油菜,大春种水稻,如今可以轮作三季:5月收了玉米后,可轮作水稻,剩余时间还可种菜。玉米每亩产值4500元左右,蔬菜5000元左右,再加上水稻的收成,“千斤粮万元钱”目标可以实现。
省农科院透露,还将在川中、川东、川南、川西北选择示范地点,建科技超市工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伟食药机改鼓点急。7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了机构改革后的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权责;3天后,省...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