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将构筑成都北城区域性国际贸易主体功能区
本报讯(张立峰记者张彧希)记者10月14日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北改”工程的两个重要文件——《成都市“北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北改”片区产业布局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对城北产业定位、产业布局、经济规模、发展目标等作了进一步明确。这标志着未来“北改”区域内产业蓝图轮廓初现,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现在的“北改”片区,传统产业占据绝对优势,但区域内产业功能业态较低端、功能组织分散、市场集约度低、生产支撑能力弱、零售商业能级低,主导产业关联的商务服务功能尚待培育。对此,围绕区域性国际贸易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规划》提出,调结构是实现产业城北的首要任务。要形成以现心,以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旅游休闲和金融服务为支撑的“1+5”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将实现产业重构,使“北改”片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8倍。
此次《发展规划》范围涵盖产业提升区和产业承接区两个概念。产业提升区即“北改”片区范围,包括金牛区、成华区和新都区,总计212平方公里。产业承接区即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青白江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双流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龙泉商品市场发展区、彭州濛阳商品市场后备发展区。以上区域用于承接“北改”片区原有传统产业转移,实现“腾笼换鸟”。
《发展规划》还首次提出了“北改”片区产业空间布局原则:绕城高速以内不再新建批发市场,不再保留现货批发市场、物流作业区及制造业,逐步实施外迁。对规划范围内的工业制造业企业、货运场站、仓储物流企业,以及空壳市场和爆市市场(经营户数量大大超过市场容量的市场)等,将进行整体关闭外移。
按照《发展规划》制定的《布局规划》,提出构建“一轴两主五副”的现代商贸业空间发展格局。“一轴”即人北综合商业发展轴;“两主”指城北城市级商业中心区、北部商贸城商业中心;“五副”包括白莲池商业中心、昭觉寺-红花堰商业中心、火车北站区域商业中心、花照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路区域性商业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龙俊)新都区一宗划拨的工业用地,评估价220万元,通过充分推广,网络竞拍后以808万元成交,增值率超260%!这是记者1月14日从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获得的信息。自2012年省高院启动司法拍卖改革以...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