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专题报道
核心提示
春风送岗位、夏季送清凉、金秋送助学、严冬送温暖。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中全市职工总能感受到来自工会的慰问、帮扶与关怀。这一切都得益于市总工会每年精心组织安排的“四送”活动,通过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最直接的利益关系问题,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竭诚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如今“四送”活动已经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春送岗位
走乡镇进灾区赴社区进学校 促就业创业
2月19日,蒲江县寿安镇格外热闹,由市总工会牵头,蒲江县工会承办的就业援助“春风行动”在这里拉开了序幕。活动发布超过1500个各类空岗信息,发放岗位信息表和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为当地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和法律维权援助,同时受理培训报名申请。
“新年伊始,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要适应新形势下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新情况、新特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更好地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春风行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乡镇,送岗到身边的方式,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通过这项活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结构矛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好地满足节后广大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的求职需要和企业的用工需求。
过去的5年,市总工会以“春送岗位”活动为载体,走乡镇、进灾区、赴社区、进学校,期间共举办各类招聘会44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组织各类培训12.64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6.18万人次,帮助1.2万人次获得技能证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实现就业15.07万人次。
同时,还建立了工会创业小额贷款援助机制,开展“家乡再创业,建功试验区”活动,共帮助8928人实现创业,发放小额贷款贴息补助、创业补助等创业援助金1479.534万元,助推创业小额贷款3.46亿元,建农民工创业园区10个,建工会创业就业培训示范基地156个,培养创业带头人400余人,通过创业带动6.87万人就业。
夏送清凉
助高温一线作业职工平安度夏
去年7月,为改善高温一线作业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帮助其安全度夏、清凉度夏,市总工会开展了夏季送清凉慰问活动。活动以各级工会下基层慰问及监督检查的形式,对职工的生产生活作业场所进行一次普遍走访调查,了解掌握职工的高温劳动防护措施和住宿条件、饮食卫生状况,看望慰问一线职工,推动企业各项高温政策的落实,形成关心关爱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活动中,市总工会的领导干部,深入重点工程施工现场、企业高温车间作业一线、建筑工地、公交公司等,为冒着酷暑坚守在工作一线的职工送去防暑降温用品;走上街头,看望慰问一线作业的环卫工人和一线执勤的交警,为他们送去清凉和问候;同时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关系变化以及职工队伍状况、思想动态和精神文化需求,生产生活和权益实现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分析职工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反映基层呼声,推动解决问题。
而这些仅仅是“夏送清凉”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5年,成都各级工会组织在夏季高温期间,围绕企业防暑降温和安全卫生措施、工资支付、高温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活动,深入企业、车间、工地开展慰问督查8709家次,走访慰问一线职工68.86万人,发放防暑降温慰问品及资金3919.92万元。
秋送助学
帮助困难职工子女放飞梦想
去年8月27日上午,市总工会“2013年金秋助学活动助学金发放启动仪式”在新都区大学生创业园内举行,拉开了市级“金秋助学”活动的大幕。30多位受助学生代表参观了大学生创业园,领到了助学金和学习用品。以609分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录取的受助学生代表张羽婷表示,会加倍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和关心爱护自己的人。作为市总工会帮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秋助学”活动自2010年纳入民生工程目标以后,帮扶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资金更充足,取得了更实在的效果,得到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总工会逐年增加了金秋助学资金预算,提高资助金额,扩大覆盖面。市总工会直接资助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助学金从2000元/人增加到3000元/人。子女在大学就读期间,市属企事业单位建档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仍然困难的,继续给予每年1200元的助学金。同时,分圈层为区(市)县工会助学资金给予配套。各区(市)县总工会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助学金金额,把在读大学生纳入帮扶范围,扩面增量,加大了帮扶力度。2013年“金秋助学”共资助困难职工子女2877人,资助金额共计383.51万元。
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工会组织会继续贴近受助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调整工作方式,以孩子为中心,根据他们的意愿来设计活动形式。把宣传教育寓于孩子们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中,引导同学们承担责任,传递爱心,健康成长。
冬送温暖
走访慰问 把真情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去年12月,市总工会的领导干部又下基层了。这一次他们深入到了邛崃灾后重建施工现场,慰问了一线作业的建筑工人,为他们送去了香肠、腊肉等慰问品。“每年两节前,我们都会先摸底困难职工的现状,做到底数明、需求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规范困难职工档案,为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开展打下基础。”据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推动送温暖帮扶活动深入开展,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确保成都市困难职工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与祥和的“两节”,按照《四川省总工会关于做好2014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要求,市总工会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以“帮扶解困送温暖,情系职工惠民生”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
五年来,成都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每年元旦春节及重大节假日期间,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对下岗失业或低收入群体人员及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将党和政府与工会组织的关怀温暖及时送达困难企业及职工手中。全市工会累计发放送温暖帮扶资金6624万元,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含农民工)达16.75万人次。工会“送温暖”活动,不仅对工会建档困难职工慰问帮扶实现了全覆盖,还对全市困难职工应对生活、疾病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排忧解难、暂渡难关的作用,受到企业和职工的好评,成为工会组织切实履行维权和帮扶保障工作的品牌工程,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党政的肯定。
创新服务勇破难局
建15分钟之家
2万多名环卫工受益
从春夏到秋冬,市总工会始终围绕服务民生、服务职工,热忱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的“四送”活动,更是较好地实现了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除此之外,市总工会更是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樊篱,大胆创新服务,在2013年启动了“15分钟之家”建设活动,让环卫工人及户外劳动者只要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一个能热饭菜、能饮水、能歇脚和方便如厕的温馨之“家”。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他们长期吃着冰凉或变味的饭菜,常常口渴难当,常常在路边解决临时休息问题,还面临如厕难的困境。”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解决环卫工人长期面临的这些现实难题,在青羊区总工会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大胆借脑,广集社会资源,启动了环卫工人及户外劳动者“15分钟之家”建设活动。活动启动后,在短短的一周内,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各类爱心企业、单位及个体商户纷纷踊跃报名,申报单位达2150多个。目前,经工会审核批准已挂牌运行335个,其服务面基本涵盖了主城区78条街道、356个社区、2万多名环卫工人,初步形成了“15分钟”服务圈。
如今,“15分钟之家”已经形成了一张名片,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赢得了各界的好评:这是一场爱的传递,在社会层面广泛而热烈上演,可以说为成都这座宜居宜业的城市又增添了文明的新鲜因素。据了解,下一步,市总工会还将在总结经验和进一步扩大主城区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向二、三圈层推进“15分钟之家”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会维权帮扶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努力将环卫工人“15分钟之家”打造成成都工会服务职工的特色亮点工作。
成都商报记者 刘文藻
新闻推荐
项目地址:成都市新都区兴城大道777号(新都一中实验学校对面)产品形态:高层精装开发商:富力地产咨询热线:028-83968777获奖理由:以富力地产20年造城经验,用5年时间建成了一座精装大城,以过硬的精装品质和规...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