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8月18日上午,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安乐村75岁老村民曹美元正在给自家院子搞“装饰工程”——用红砖给自家林盘围上一圈低矮的菱形“砖栏”。“嘿,好看!”巡逻队长方茂勇停下巡逻车跟曹老汉寒暄了几句,又继续沿着顺畅的“院道”行驶而去。
“曾家院子确实是不一样了,现在的干净、整洁与邻里互助,比起之前的脏乱差和有事叫不到人,真是天壤之别。”天天在曾家院子的住户间巡逻的方茂勇对这种差距有着明显的感受。
今年以来,围绕农村地区存在的“脏、乱、差、无”现象和院落自治难、管理难、提升难的实际,新都区着手推进针对该区总共10902个农村散居院落的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启动完成了其中的3587个。
□本报记者 冉倩婷 文/图
过去环境脏乱差,小偷常“光顾”
曾家院子坐落在新都区斑竹园镇安乐村5组,现居住着39户居民。据曾家家谱记载:“曾家是湖广填四川搬迁到这里,如今已是第11代。”与这个院子的悠长历史一并遗留下来的,是农村散居院落大都存在的环境和治安问题。“以前有些东西不用了就往房前屋后的林盘丢,反正别人也管不着。”曹美元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也看着自家林盘里废弃杂物越堆越多。“这个院子39户住户各家的林盘基本都这样,一些公共区域的荒废林地更恼火。”安乐村村委会主任丁兴武指着一片公共林地说,“以前这里废弃杂物堆得成个小山包。”
治安问题同样恼火。去年,方茂勇就在曾家院子这块地上亲手抓了两个小偷。“我可不想要这种‘战绩\’,谁都希望治安环境好,家家户户平平安安。”凭着多年的巡逻经验,方茂勇分析,环境乱也是影响治安的因素之一,“容易提供藏匿、蹲点的地方,而且出了事乱糟糟的还不好抓。”
群策群力,普通村民当上院委会“主任”
何成芳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民,这辈子还能当上个“主任”。
今年4月起,住在曾家院子的村民何成芳有了一个新头衔——曾家院子“院落管理委员会”(下称“院委会”)主任。“还别说,当上这个主任后,就忙得很!”何成芳细数5个多月的“履职经历”,从最开始召集住户开坝坝会讨论曾家大院该整治什么、怎么整治,到后来环境整治好之后的日常巡查、清洁维护,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
75岁的曹美元也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还能完成一项“壮举”——他家门口长约50米的一条道路,本来只有3米宽,在居民共同投票决定后,村上出材料、村民投工投劳,由包括曹美元在内的三位年龄加起来超过210岁、身板硬朗的老村民,将这条路成功加宽至5米。
作为新都区首批整治的农村散居院落,今年上半年,曾家院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实现了自身的“脱胎换骨”:以安乐村出部分资金,村民自筹部分资金和投工投劳的方式,曾家院子完成了39户居民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林盘的清理,并在泥路上铺设起“砖路”(或水泥路)方便村民日常行走,每个住户还出一定经费,大家一起聘请保洁维护日常清洁卫生。
“‘院委会\’的成立是整治成功的核心。”新都区综治办主任石军说,目前,按照院落住户多的分片成立、院落住户少的邻近院落抱团组建的原则,新都区目前已经成立了1400多个院委会。“同时,突出人防和技防的建设。”石军介绍,今年以来,新都区的每个村都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巡逻队,加强治安防范,“接下来将在一些农村院落附近的重要路段安装摄像头等技防设施”。
好环境也是生产力,茶馆收入翻三番
在新都区此轮针对农村散居院落的整治行动中,斑竹园镇回南社区的村民表现出了异常的期待与兴奋,“两个月后,就等钱往兜兜里滚了撒!”整治院落还能挣钱?“对头。”回南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崇福回答得斩钉截铁。
回南社区种植着1000多亩“新都柚”,是斑竹园镇3A级景区“花香果居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在斑竹园镇的农村散居院落整治过程中,结合景区本身的特点,全部按照川西民居风格进行外观整治打造,院落周边的小道也按游道标准铺设,并逐步安装摄像头、配备了24小时巡逻队加强治安防范。“此次整治结合景区打造,我们营造出了更为整洁、安全、有特色的景区环境。”“根本不用等到两个月后,我的茶馆每天的收入已经比去年同期翻了三番了!”回南社区7组的居民胡谊辉喜滋滋地说。住在胡谊辉家附近的老柚农钟炳章则正在谋划着利用自己已经收拾整洁的“地盘”开个农家乐,“争取在卖柚子年纯收入八九万元的基础上,再挣一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文藻)记者从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获悉,12月3日,由工业与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办的“第十三届(2014)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