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本报讯 除了少诉、慎诉外,涉罪未成年人如何回归社会也是检察机关思考的课题。记者近日从成都市检察院获悉,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检察机关推广了成都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委托公益律师开展社会调查这一机制。对于其典型意义,最高检表示,该项机制的探索为解决在落实社会调查制度中存在的专业社工力量不足、财政投入有限等实际困难提供了样本,为建立健全未检工作社会化支持体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目前,成都市检察机关已与有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建5个涉罪未成年人帮教(观护)基地。同时还对三年办理的1500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分析,查找出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五大原因,供家长、学校等有关方面作教育参考。
(本报记者 刘佳)
◆相关链接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肖某回归社会案
2014年5月28日,肖某(男,16岁)因抢劫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件进入检察环节后,新都区检察院启动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机制,了解到肖某家庭贫困辍学来蓉务工,因缺少劳动技能无法找到工作,在身无分文情况下犯罪。为保护、挽救未成年人,新都区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启动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机制,将肖某送至成都市检察院帮教(观护)基地(某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培训。培训期间,指派专人对肖某开展跟踪帮教,定期了解思想动态。
2015年6月,肖某顺利从该校汽修专业培训结业,并与成都某汽修厂签订聘用合同。目前,肖某已成为该公司业务骨干。
新闻推荐
新都区科协组织开展“科技之春”活动近日,成都市新都区科协组织所属学(协)会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100余人前往新都区清流镇,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富农惠民”为主题,开展2016年“科技之春”科普月活...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