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22日,首列“成都造”地铁A型铝合金列车在中车成都公司下线以来,在市民、来蓉投资企业家和专家当中,引起了热议。在大家纷纷对成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鼓舞之时,更对成就背后的“成都速度”感到骄傲。
在22日的下线仪式开始前一周,成都地铁公司就开始招募市民代表到位于新都的中车成都公司进行“成都造“首列地铁A型列车体验。当日,有20名市民代表成为首批登上“成都造”地铁列车体验的乘客。
成都地铁公司和中国中车成都公司也首次对“成都造”首列下线车辆做了专业介绍,“该车将用于明年底开通的地铁7号线。”成都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线路需求特点,此款A型车全车定员1828人,最大载客量可达2592人,相对于同样编组数量的B型地铁车辆,载客能力增加近1/3,最大设计运输能力可达5.58万人次/小时。
中车成都公司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315天,高效的同时,成都品质更值得信赖。记者了解到,此款“成都造”车辆在技术上也有了众多突破,以“成熟、可靠、安全、节能、环保”为设计理念,每辆车采用两台40千瓦空调,集中电源供电的LED照明灯具;牵引系统采用VVVF(变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每列车设置4套辅助供电系统,采用并网供电,有效保证了辅助供电系统故障时列车能正常供电;采用安全、可靠、成熟的制动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
市民代表
体验“成都造”列车就一个字“赞”
市民代表唐先生:“第一眼看到车就感觉很时尚,流线型的车型很好看。试乘的时候感觉内部空间很宽敞,感觉就是一个字,赞!”参与试乘体验的市民唐先生兴奋地告诉成都晚报记者,自己每天都会乘坐成都地铁列车,感觉新造的7号线列车与目前的1、2、3、4号线列车相比更加舒适、安静。
市民代表陈思明:“感觉太酷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乘坐咱们‘成都造\’的列车了,能有幸成为第一批乘客,我感到非常自豪。”
市民代表杨女士:“我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拍照发朋友圈,第一时间告诉所有朋友我现在就在成都最新、最洋气的列车上!”参与试乘体验结束后,她的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企业家
坚定了在蓉投资发展的决心
今创集团董事长俞金坤
“仪式之后,我去园区看了20多分钟,一直舍不得离开。明年,今创成都项目就将在这里建成投产。”今创集团董事长俞金坤参加了“成都造”地铁车辆下线仪式。“我相信成都速度,‘成都造\’地铁车辆下线坚定了我们在成都投资发展的信心。”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创集团是中车集团长期供应商,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高铁和地铁车型的配套供货。“项目选址新都区,一期征地100亩,建设4万平方米厂房。项目目前已正式启动,预计在2017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俞金坤告诉记者。从项目启动到现在,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相关部门协助企业解决问题,从土地、道路、电力、通讯、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完善的保障。
中车成都公司副总经理高恒
不仅是地铁列车,未来中车成都公司还将生产城际动车组列车、空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等多制式现代轨道交通产品。“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给了我们继续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中车成都公司副总经理高恒表示,中车成都公司将在一年内实现产能达产。
专家
成都通过“成都速度”宣告自身实力
“这说明成都的投资环境是有效率的。”省社科院教授盛毅表示,一个项目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有各个方面的支持,除了项目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各个部门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提高效率,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努力破解难题,全力以赴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盛毅认为,这考验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需要科学安排进度、细化时间节点,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宽松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这是成都速度必不可少的原因。”盛毅认为,从东风项目到中车项目,成都展现出的速度和效率,已经给投资者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也宣告了自己的实力,“说明这里有一流的投资环境,这在快节奏的开发工作中是为许多企业所非常看重的。”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日前,成都晚报记者从新都区获悉,该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紧抓“学做改”的探索,在产业园区创新开展“1+N+N”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凝聚企业的发展力量。早在6月下旬,新都工业区党工委率先举行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