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精神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与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相伴的高楼在成都平原上拔地而起之时,城市精神文明的大厦也必巍然耸立。其构筑之法,成都并不陌生,熠熠生辉的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背后,成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着城市文明之魂,在街头巷尾的城市生活中,浸润着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如春风化雨;在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成都人里,具象为榜样模范身上有形的正能量,引领时代风尚;从2000多年建城史的漫漫长河汲取养分,独具文明魅力,令人心向往之。
创新融合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行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一幅幅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意公益广告,融入了剪纸、糖画、动漫、熊猫等成都元素。她们像一道风景让原本单调的白墙变得多彩起来,让原本粗粝的建筑工地围挡变得精致起来,哪怕只是匆匆而过,不经意地一瞥,也会感受到她们的温度。走在校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文化墙上,也融入教材里、课程中,“一校一特色、百校齐争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伴随着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成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就体现在这些城市细节中。
不仅仅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渗入到城市生活的肌理中。从现代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出发,穿过时尚的太古里,拐个弯便到了大慈雅韵茶堂。这座老成都人熟悉的茶馆,无论周遭如何变迁,竹椅、木桌、盖碗茶总是老样子。不过,从今年3月起,喝茶的熟客发现,茶馆里演出节目种类不仅增多了,其内容还做了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都民俗民事。这是锦江区开全国先河,在辖区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群众茶馆试点后的改变。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认为这是成都注重地方特色和各个年龄层次茶客特点的成功引导,亲切可人、深入人心。
今年7月23日至24日,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成功举行。7月25日,市委、市政府向广大成都市民发出了一封感谢信,提到为确保会议圆满成功,广大市民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情,积极参与……展现了新时期成都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国家、为四川、为成都赢得了广泛赞誉。这是市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具体体现。
在成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的背后,是成都勇于创新,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充分吸收之后,亮出广泛运用各类载体传播的宣传新招,于是我们还能看到,互动开展的“话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姓故事会、“成都榜样”情景剧进社区等等;也是成都善于引导,注重与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相对接,于是我们还能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茶馆、农村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壁画、手绘乡村文化墙等等接地气的举动。创新融合引导,成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渐显。
传承道德力量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能震撼心灵?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给出答案:头顶灿烂的星空和人们心中的道德。实际上,巴蜀从来多豪杰。保路运动发民主进步之先声,抗日战争百万川军慷慨赴国难……巴蜀大地无不英雄辈出,王铭章、赵一曼、车耀先……一个个名字,镌刻下巴蜀儿女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奉献,他们的事迹,已然成为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辈的精神如城市之瑰宝,传承至今发扬光大。东风渠边的“救水女侠”吴永秀,从水中救起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欢行公益”发起人秦坤,用手语传递爱,把关怀和温暖送给特殊群体;女教师裴丽娟,带上全家去援藏,让爱心之花在高原上绽放……多年来,成都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已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10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7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3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称号、146人成为市级道德模范,选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1名、省级美德少年6名、市级“美德少年”265名。
通过深入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可亲、可信、可学的平凡人,榜样的力量正在潜移默化中带动、感染每一个人。9月18日,“第四届成都市道德模范评选系列活动”高校专场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举行,“成都榜样”系列活动官方主题曲《成都榜样》在这场活动中首发。词曲作者张达山曾告诉成都晚报记者,他走了许多一线行业,被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们所感动震撼,而此后拍摄的《成都榜样》MV中,汇聚了成都的人民警察、环卫工人、医生护士、教师等不同行业的榜样人物画面,他们或许曾被榜样感染,也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感染他人。
所以,我们常常能在成都街头发现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比如撞人不跑、负责到底的“仁义哥”王冬;宽容厚道、绝不讹人的“厚道翁”李光全;不顾自身安危洪水中救人的“锤子哥”高志强;公交车上担心熟睡大爷安全,甘当人肉靠垫20分钟的“靠垫哥”赵蒙……传承道德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风尚,从而推动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从“心向往之”到“起而行之”,成都蔚然成风。
深挖城市内涵 塑造特有的文明魅力
在邛崃,不少人都知道赵庆珍的故事。为了兑现诺言,赵庆珍将牺牲战友的母亲程秀莲认作自己的母亲,放弃优厚的转业岗位,扎根邛崃默默尽孝侍奉22年。其实,孝善文化在邛崃由来已久,这里的固驿镇更有“慈善之乡”的美誉。邛崃深挖其内涵,建立了当代孝道文化馆、举办“仁孝文化节”等。
这个暑假,新都区清白小学的学生余静参加了“少年先锋·假期欢乐行”成都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暑假特别行动。参观完红军长征纪念馆,余静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听伤残军人爷爷给我们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他们的付出,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为了给老爷爷们带去一首最动听的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专门练习了1个小时,我想这应该就是感恩。”
上述种种,都是成都为强化文化涵养、提升市民精神境界所作的努力。与此同时,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做法已然实施:推出“新二十四孝”评选“孝子行”“敬老承诺”等活动,打造孝善苑、孝文化广场、孝善大道、当代孝道文化博物馆等示范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节日小报创评活动,抓住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引进精品剧目展演,持续开展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等等。
今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从线下到线上,文明创建嬗变出全新的形式和内涵。中秋小长假前,不少成都市民都在忙着一件事——在微信朋友圈“指纹打卡”承诺文明出行。这是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成都晚报社主办的“我爱成都·出行有礼”第二季活动。中秋节当天,“指纹打卡”承诺文明出行聚齐15000名热情文明的成都人,完成了万人承诺的盛举。这只是成都积极利用声音、微视频、小游戏等方式策划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的小缩影。在中央文明办历次考评中,成都文明网建设综合排名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早在2009年,成都已经戴上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历时近8年,成都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生动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印在城市之魂中,在城市文化中起到中轴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成都,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成都晚报记者 白茹
新闻推荐
到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年翻一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比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年翻一番;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一百平方公里……未来五年,新都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