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闫新宇 鲍安华 文/图)面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等不利因素,如何培育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增添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昨日,副省长刘捷赴成都市新都区、新津县调研四川省航空与燃机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和改革创新情况,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刘捷指出,企业要大胆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和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治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及相关部门、院校、企业负责人参加调研。
航空与燃机要发挥好“国家队”带头作用
把军工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航空与燃机产业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昨日上午,刘捷一行走进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从运营维修到人才培训,从核心构件到整机总装,全产业链调研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情况。
调研中,刘捷反复强调:“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航空与燃机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这是四川省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发挥好这些‘国家队\’的牵引带动作用,突出加强省内配套和本土协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航空与燃机产业经济规模要达到1500亿元。四川省企业如何抢占更大市场?在当天上午举行的座谈会上,刘捷指出,四川作为我国重要的航空与燃机产业基地,具有较完整的航空器与燃机研发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航空与燃机产业,对于促进四川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刘捷还表示,要把军工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四川省军工优势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大飞机、公务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和机载系统、重型燃机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及人才的储备与引进。推进开放合作,加强与有关央企集团的对接和战略合作,研究共设四川航空发动机产业引导基金,积极推动航空制造民用产业化。
轨道交通应针对薄弱环节联合攻关
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相关情况,当天下午,刘捷一行走进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在长客新筑公司,刘捷详细询问了公司科研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他强调,企业要创新,科研人员作用至关重要,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要大胆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和模式,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
在随后举行的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国资委、成都市政府、新津县政府、成都铁路局、西南交大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发言。
“四川轨道交通基础雄厚,以西南交大为标志的科研、教学、试验单位,以铁二院为代表的勘察、设计单位,还有中铁二局、中铁八局、铁建、路桥等骨干施工单位,都有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优势独具。”陈新有在介绍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时表示。
陈新有说,四川是国内轨道交通大企业、大集团的重要布局基地,中车集团、中国铁建已经和四川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了成都、资阳、眉山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下一步,将按照一中心(成都)、两翼(资阳、眉山)、四协作区(德阳、攀枝花、内江、绵阳)、四维保基地(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城市群)的“1244”发展格局,统筹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城际交通路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制定并完善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听取各相关部门发言后,刘捷表示,根据国家规划,四川省轨道交通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力争到2020年,全省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规模达到2200亿元,2025年达到3000亿元,将建成“行业引领、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高地。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目标建设,刘捷指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从事轨道交通的企业,要结合各自职能认真研究和分析产业链各个环节特点,组织力量针对薄弱环节开展联合攻关,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合力,同时加强对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大重点技术领域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提高四川省科技研发实力。
新闻推荐
学生们在参加军训。学生们在建川博物馆聆听东北抗联英雄事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根据省关工委、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的安排,州关工委、州文明办、团州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