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在三天的时间里,朱小丹深入康定、道孚、丹巴、泸定,就当地地震灾后重建、旅游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群众增收等对口支援工作进行考察。“广东将扎实做好对甘孜的对口支援工作,与甘孜人民一道,努力把甘孜建设得更加美好。”朱小丹铿锵有力的话语让百万康巴儿女倍受鼓舞,倍感亲切,深切感受到广东人民同甘孜人民“手拉手、心贴心”的那份真挚情谊。
9月27日至30日,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率党政考察团和部份企业家不顾劳累,马不停蹄,穿越高山峡谷,先后考察了九龙县呷尔片区寄宿制学校援建项目、呷尔镇华丘村藏区新居援建项目、乃渠乡双富花椒油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乌拉溪乡偏桥村祥瑞合作社核桃深加工和矿泉水生产项目;以及雅江县食用菌产业园区项目、昆地农业开发公司和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考察交流期间,东莞民营企业和商业协会踊跃捐资550余万元支援雅江县学校建设和帮扶九龙县贫困学生。
去年9月,雅江县占地220亩的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幼儿园和二完小建成招生,该园区可容纳在园幼儿270人、小学在校生1800人、容纳2000人的初中在校生。
该园区是广东省对口支援的其中一个项目,项目的建成,让偏远艰苦地区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理塘由于县城供水技术及设备的落后,自来水大多取自地表水,牛、羊等牲畜粪便往往随雨水冲刷而流入取水源,而且自来水也无沉淀、消毒和净化过程,因饮水卫生条件太差,发病人数约占县城居民总人数的20%左右。“有水吃,吃干净水,吃方便水”,成了县城居民最大的奢望和梦想。
在广东省的倾情关心和支持下,理塘县供水工程取水枢纽夺曲河水库工程在去年终于建成,甘泉之水流进了高寒县城的千家万户,理塘县各族群众心情无比高兴,内心无比感激。
在两年的对口支援下,广东省各市、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开展对口支援甘孜州工作,在完成国家规定任务的同时,计划外想方设法帮助甘孜州加快发展,成果丰硕。
“甘孜非遗文化馆”在深圳市百旺创意工厂开馆,搭建起了甘孜州在珠三角地区长期营销展示文化旅游的大平台;深圳市完成130名干部人才培训计划,为甘孜、石渠、德格3县落实对口支援项目管理工作经费21万元;广州市已为炉霍县、色达县、新龙县3县共培训30名从事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党政干部;康定市第一批医技人员已赴江门市跟班学习;广东省总工会将支援700万元用于甘孜州人才培养培训、民生保障、文化建设、维稳等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企业为甘孜州教育局捐赠20万元;珠海市分别为稻城、理塘两县捐赠项目建设资金50万元;广东省教育厅培训甘孜州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110名,协调企业为全州教育系统捐助20万元,并协调免费开放“粤教云”网络教育资源;广东省人社厅对口援助甘孜州在广州和珠海分别培训人社系统综合管理和人事人才45人、就业系统干部80人,在康定培训电商人才80人,并捐助一批价值近20万元的电脑设备;广东省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经贸考察团到甘孜州考察期间,同意为丹巴县6所小学捐助电子信息教学设备,每校5万元,共30万元;参与考察的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偿捐赠50万元用于甘孜州扶贫帮困和慈善公益事业;珠海长隆集团决定帮助提升亚丁景区旅游管理服务,2016年接收亚丁景区干部职工到该集团顶岗培训;省红十字会向甘孜州捐赠27万元物资,并明确将在应急救护培训和演练、动员广东省爱心企业向甘孜爱心慈善捐款捐物等方面进行对口支援;省残联理清了今后支援甘孜州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2014年至2015年,广东省对口支援甘孜州共七大类77个项目,其中教育类20个、医疗卫生20个、藏区新居17个、供水3个、慈善资助4个、创业就业3个、人才交流7个,另外还有产业扶持资金、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各1项,涉及援助资金3.69亿元,其中80%以上的资金面向民生项目和基层项目,如教育业占46.03%,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公共服务占41.7%。对口支援资金3.69亿元于去年3月底前全部拨付到位。
如今,甘孜州经济社会正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进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广东省对口支援甘孜州那份深情和厚谊。
藏汉一家亲 携手奔小康
在四川的版图上,一个与成都相距千里的地方,因为援藏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成都建立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将时空上的千里之距,化作汉藏情感相连的“零距离”。
“要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全力支援甘孜藏区脱贫。”9月11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将发挥首位城市责任担当,带头推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支援甘孜藏区脱贫,为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成都力量。
9月28日,成都市组织了“成都统一战线甘孜行”活动,一批投资项目、捐助项目签约落地,既大力推进了甘孜州“造血式”帮扶,也推进了民生“贴心式”援助。这次活动是继2014年“成都知名民营企业家甘孜行”后支持藏区、关心藏区的又一次活动,由成都市和甘孜州共同筹划,两地统战部、工商联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热心援藏事业的企业代表积极参与的成都市对口援藏的一项重要活动。
当天成功签约项目4个,分别为成都嘉润集团与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签订“炉霍县酪蛋白加工项目”;成都汇银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甘孜州人民医院签订“甘孜州人民医院融资租赁项目”;西藏丰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康定跑马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跑马山藏文化主题风景区项目”;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道孚县禾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道孚县中药材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基地建设项目”,协议投资总金额11.43亿元。
州委书记刘成鸣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首位城市的优良作风和责任担当,这些公益慈善和产业投资项目的实施,必将对贫困群众延伸增收链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增加社会就业,促进民营企业对接外部市场、转型升级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过去我们炒青稞都是靠手工制作,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炒出来的青稞还不容易达到标准,现在好了,有了青稞自动烘炒机,我们的效率比过去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10月23日,甘孜县卡攻乡亚书村50岁的村民启珠告诉记者。
自***工作开展以来,百金(成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藏区发展为已任,主动担当,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结合藏区实际研制出多种适合藏区特点的机械设备,自动青稞烘炒机就是其中之一,该设备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加便捷、环保的炒制青稞、加工糌粑,从而结束了藏族群众世世代代用手工炒制青稞的历史。
今年5月,百金(成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甘孜州捐赠了价值1000万元的50套自动青稞烘炒机,10月28日,成都市对口援建捐赠第二批51套及州级代理采购45套6HC-50高频青稞自动化烘炒系统采购合同签定仪式在康定举行。州扶贫移民局和甘孜、色达、炉霍、理塘、德格、乡城、道孚七县扶贫移民局与百金(成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
“我公司坚持创新发展,并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相结合。此次6HC-50高频青稞自动化烘炒系统属第三代产品,合同签订后,将按照规定时间供货上门。”百金(成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彬表示,只要采购方有什么需求,随叫随到,做好售后服务。
五年来,成都用“经济之核”支援和带动甘孜州“十兄弟”的发展,既带来了眼前的显著变化,也对民族地区的未来产生着深远影响。
炉霍县的俄色茶业,道孚县的现代特色农业,得荣县的优质葡萄,德格县的中藏药……产业援助,让甘孜当地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靠山吃山”。
锦江区用“政府资金促民生,社会资金促发展”的办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唐卡和雪域俄色茶产业发展;龙泉驿帮助甘孜县成立“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时解决融资2亿元,实施代建项目15个,成华区用8000万元政府援建资金,撬动川旅集团等投入近20亿元参与丹巴县旅游发展……
石渠县平均海拔达到4526米,被称为“生命禁区”,是全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自然地理条件最恶劣、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如今,到石渠去的游客增多了。“太阳部落”、“石刻王国”、“双格文化”、“真达锅庄”,在金牛区援助下,石渠的旅游品牌被叫响,逐步形成康巴藏族特色民居接待点和白菌、枸杞等特色农牧土特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产业集群,带动当地上千名农牧民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
冬天快到了,高原上寒风凛冽。这几天,成都市新都区援建理塘县领队何孙刚和队员们,忙着协助理塘相关部门执行“9·23”地震灾后重建藏房加固维修任务,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在新一轮援藏规划中,我们将大力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提升的‘头雁工程\’,帮助建好惠民产业示范基地,实施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到达白玉县刚一个月,武侯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兰海和队员们,就已经将上一轮援藏项目和推进情况等梳理了一遍,并开始启动2017—2021年第二个五年对口支援规划的编制。
自2012年起,四川省第一轮五年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落实到位援助资金11.36亿元,实施项目392个,完成投资9.63亿元;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793名,接收受援地干部人才挂职学习369人。
宜宾市对口帮扶雅江、新龙两县,落实到位援助资金1.8亿元,实施项目38个,开工38个,竣工32个,完成投资1.77亿元。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188名,接收受援地干部人才到本地挂职学习157人。
泸州市对口帮扶乡城、稻城两县,落实到位援助资金2.06亿元,实施项目24个,开工24个,竣工19个,完成投资1.11亿元。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154名,接收受援地干部人才到本地挂职学习81人。
乐山市对口帮扶理塘县落实到位援助资金1.42亿元,实施项目66个,开工66个,竣工63个,完成投资1.17亿元。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77名,接收受援地干部人才到本地挂职学习585人。
南充市选派42名援藏干部人才智力援助康定市、九龙县,雅安市选派40名援藏干部人才智力援助泸定县……
此外,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省市,近年来在对口支援工作中,还投入大量资金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的看病、上学、交通、饮水、通信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改善我区的基础设施,主要涉及农牧业、交通、通信、城镇建设等领域的援藏工程有效地缓解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援藏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省市援藏工作队在做好“输血”型援藏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型援藏,不断增强受援地区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无数实践表明,贫困地区要持久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作为基础。对口援藏,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201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一批又一批的援藏人员,不仅带来了扶贫开发的项目、资金和技术,也带来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带来了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他们在对口援建的实践中,聚力“精准”二字,积极寻找对口援藏扶贫的“钥匙”。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五年间,甘孜州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正在逐渐增强,致富基因在萌芽;众多对口援建产业项目也在“雏形初现”中呈现出茁壮成长的态势。来自成都等地的援藏队伍和甘孜藏区同胞们一起,同心聚力发展产业,一起促进了甘孜藏区产业内部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
援藏,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仅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熔铸在一起,极大推动了甘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甘孜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更重要的是这种荣辱与共的祖国大爱将形成一种强大的正能量,让116万甘孜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越走越好。
新闻推荐
昨日,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市人大代表、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左正,市人大代表、副市长刘宏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主任杨林兴,市人大代表、市法院院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