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园镇回南社区鸟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斑竹园镇花香果居。
马家镇﹙久森农业﹚。
三河街道漫花庄园。
——成都市新都区推进精品型都市现代农业综述
成都市新都区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 “天府明珠”之称。近年来,该区围绕成都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和推进农业,“高端、高质、高效”的精品型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基本成型,为新都“产业强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蒋青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这是日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新都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新都区委工作报告对全区农业发展的定位。报告指出,新都将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建成 “一带三区四园九基地”规模连片发展布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业品牌化发展、规模化提升,推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体系加快发展,推进都市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持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化”新引领“三农”新天地
“今年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25.62亿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87元,增长9.5%。”日前,新都区农村发展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新都农业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创业环境更优、发展活力更强、幸福指数更高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型卫星城”的总体目标,奋力推进精品型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发展高端化、乡村旅游产业化、新村建设景观化、农民增收可持续化。
位于马家镇的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产业链全程服务为特色的高科技种业企业,已形成品种引进、选育、扩繁、生产、加工、储藏、技术服务、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种业产业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被农业部评为薯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省级 “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一家以企业为主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负责人介绍,如今公司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年产能达3500万粒,是四川地区规模最大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
“重视农业科技在都市农业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新都区借力“院区”合作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采用“5+1”的多赢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优质粮油、鲜食玉米、精品果蔬、循环经济、精品桂花立体农业等五大产业联盟和农业科技服务超市,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2个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基地、3个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鲜食玉米生产基地1万亩,常年蔬菜基地4.5万亩,有机产品认证2.28万亩、无公害产品认证4.68万亩。通过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目前新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
为提升农业附加值,该区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2016年,新都区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95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为67%。目前,新都已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69家,其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亿元以上1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40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地理标志2个;四川名牌10个、市省著名商标18个。
随着精品都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北星大道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被确定为成都市第三条市级示范带,构建了花香果居、丁家大院、萄醉天下、樱薇花美等示范亮点,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品牌特色带,新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今年以来,新都区依托“泉映梨花”、“漫花庄园”等乡村旅游精品项目,通过举办农业“一月一主题”活动,实现乡村旅游人数646万人次、收入6.78亿元。
一幅绚丽画卷“六大强化”支撑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艰苦的付出。近年来,新都区坚持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六大强化”支撑,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化产业布局调整。该区以北星都市农业示范带为重点,加快提升高端经济作物和休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打造东南片区万亩都市蔬菜供应基地和西北片区万亩粮经复合基地,促进新繁泡菜食品园、四川农机产业园、省农科院科创示范园以及锦绣田园精品园区提档升级;不断加快“六大基地”标准化建设,以赏花旅游和林下种植为重点打造3000亩桂花基地,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品种推广为重点打造5000亩鲜食玉米基地,以花香果居扩面提标为重点打造3000亩绿色新都柚基地,以组培苗、优质蔬菜种苗繁育展示为重点打造高端种业繁育基地,以绿色安全品牌创建为重点打造1000亩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为重点打造5000亩优质稻米产销一体化示范基地和4000亩现代渔业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强化发展机制创新。该区着力推进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用工业化理念和办法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在农业项目推进方面,全面实施项目推进“四定责任制”,开展定人员对接联系、定区域跟踪服务、定时间召开例会、定目标开展督查;实行农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和完善农业规划、风险控制、技术政策、融资营销等服务体系;在政府资金投入机制方面,围绕发展重点区域和建设提升不同类型,将政府资金以奖代补的形式,转变为竞争比选形式;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推广方面,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科技型企业和龙头企业为骨干,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强化新型经营体系构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新都区农村产权 “全域数据库”建设,新都区扩大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范围,健全了农村产权评估体系。为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该区健全了以区属平台公司为主的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在区内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示范引领,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
强化标准品牌化建设,推进农业多元化发展。按照“大农业、大食物”的理念,新都区强化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发展,拓展农业功能。近年来,该区依托久森农业、繁尚农业等优势科技项目,打造全省领先的高端脱毒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和市级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发展“亿元现代种业产业”;加快打造田园化景观化的现代休闲农业景区及乡村旅游示范点,拓展以农业为基础的延伸消费形式。
强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该区注重发挥农业生态功能,通过建立主导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务服务水平等措施,推进农业农村的融合共进。目前,新都正按照“水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大力实施河渠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狠抓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强化政策保障科技创新支撑。近年来,新都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设施农业、有机农业、景观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政策支持和兑现,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该区构建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探索“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阶梯型孵化体系;深化扩展农业体验、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资源的聚合平台,建设市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市级农业物联网基地,加快农村电商等流通业态发展。
“十三五”已经开局,站在新的起点,新都将着力“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大力推进产村相融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开创都市现代农业的崭新局面,描绘美丽乡村新天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米积先记者杨雪)在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新都支公司的大力推动下,日前,新都区农发局组织召开了政策性养殖业农业保险启动大会。会上,人保财险新都支公司详细解读了《成都市2016年农业保险工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