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新都新闻 > 正文

人才难留 外来西餐师换了三拨 自己培养 “孵出”本土首个咖啡师 新都区三河村努力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乏问题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5-31 02:56   https://www.yybnet.net/

乡村振兴离不了人才下乡,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新都区三河村干部群众通过学习讨论,梳理发展瓶颈,寻找人才缺乏的解决办法,培养出来了本土的首个咖啡师,并着手自己办一个乡村振兴人才孵化中心,计划村上每一个产业都必须培养一个自己村里的核心人才。

沿新都三河村村道前行,两旁的田里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成都足球第一村”让这里拥有了乡村振兴的“第一张名片”。稻田旁,集装箱搭建的房屋、精致的花园,格外显眼。周末,在满眼翠绿的乡村,足球运动、咖啡红酒、吃西餐,已经成为三河村乡村休闲的一大特色。

独特的定位,差异化的发展,让三河村的乡村振兴令人瞩目,但人才的缺乏,也让三河村支部书记谭杰着实犯难。三河村打造的“一杯时光”,每月上万的月薪,招聘西餐师,最多干上两个月,就要走人,已经换了三拨。“其实也理解,乡村生活比起城市,毕竟还是单调,别个不适应。”

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田间地头、“幺店子”都成了三河村干部群众一起学习讨论的场所。“张家那口子,手巧,会做不少大菜,不如培养她学做西餐”“我们村里很多老年人,可以学习园艺,把种菜种花的老把式干得有新意些”“对的,吴家还有个小姑娘刚毕业,正在找工作,不如看她有意思当个咖啡师不。”一个又一个“接地气”的点子,在讨论中碰撞出来。谭杰告诉记者,三河村自己办一个乡村振兴人才孵化中心的计划,就这样开始萌生。“现在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对全村居住人口开始家访,收集意愿,对接本村发展需求。”

记者在采访时,见到了三河村本土第一个培训上岗的咖啡师吴莹,不到20岁的她,与人交谈时还很腼腆,但调制起咖啡,却有一份自信和淡定。这份工作让吴莹对家乡也有了新的理解。“学了快半年,现在已经独立为客人调制咖啡。家乡的变化让我很吃惊,现在我觉得乡坝里头我们年轻人也有大天地。”

据谭杰介绍,“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开展,让村民更加关心本村的发展,年轻人回来后向村里了解项目进村的政策,创意农业项目如何合作?“就连村里的老年人都在讨论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位置。”如今,三河村确立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村上每一个产业都必须培养一个自己村里的核心人才,通过大量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来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目前,“一杯时光”专门辟出了一个空间,作为三河村乡村振兴人才孵化中心,“计划先搞乡村培训课堂,让村上有意愿的村民,来听来学,搭建这个平台,既培训自己村民,也引进有志加入乡村振兴的人才,更欢迎带项目落户。”谭杰介绍了人才孵化中心的想法。

据悉,三河村作为斑竹园音乐小镇的重点区域打造,正在结合成都足球第一村与川西林盘特色进行院落打造,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院落(民居民宿),“足球运动主题院落、极限运动主题院落、国粹主题院落、音乐主题院落等,都在计划之列。”本报记者 洪继东 文/图

新闻推荐

让“两新”组织 成为乡村振兴“合伙人” ——新都区委组织部党建科科长刘向阳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是一道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必答题,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基层党组织是答题者之一,这其中...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人才难留 外来西餐师换了三拨 自己培养 “孵出”本土首个咖啡师 新都区三河村努力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乏问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