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发生拥堵,立即被分控中心“捕获”,民警几分钟后便到了现场;行驶到新城花园路口,和主城区一样有“直行待行区”,通行效率大大提高;电子路下穿施工,多项举措将最大道路资源留给群众……这是记者日前在新都区采访时的体验。
在体验的背后,是42万余驾驶人,36万余辆机动车,物流企业众多,19余公里市管高速,每天更有数以万计的货车过境,车辆增长速度快,交通压力大的现状。
较好的体验和交通现状之间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近日,记者来到新都区进行探访,寻找到了答案——全力推进科学治堵。
绣花功夫
设置“直行待行区”
路口通行效率提高20%
“直行车辆请进入直行待行区。”开车行驶到马超西路和蜀龙大道路口,电子显示屏这样提醒,路口则施划有清晰的直行待行区的标线,恍然间好像到了中心城区的某个大路口。
“这个路口是新都城区的一个节点,是很多居民开车上下班的必经之地,车流量相当大。”新都交警设施民警文正茂告诉记者,加之马超路只有双向4车道,在路口左转和直行车辆无法分隔放行,在早晚高峰容易出现路口“搅死”的情况。
经过多次现场勘查,“直行待行区”模式成为缓解路口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的利器。今年5月,这一模式便在路口实施,驾驶员们在体验过后,对这一模式也很认可。“现在平峰路口不用民警疏导,高峰期有一个人就够了。”文正茂说。
“路口的通行效率提高了20%,今年我们还将在北星大道与兴城大道路口实行这一模式。”新都交警副大队长黄河说,在科学治堵中,注意细节,通过“绣花”功夫合理分配路权,提高通行能力。
科学大脑
分控中心指挥调度
一有“堵情”立即疏导
智慧治堵是科学治堵的重要手段,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新都交警也有了自己的“科学大脑”——分控中心。
记者在位于4楼的分控中心看到,通过多块屏幕,成彭高速、马超东路、蓉都大道等重要路口路段的实时交通情况尽收眼底。“重要路口路段的电子眼、天网监控等均已接入了分控中心,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交通情况,同时成彭高速监控在提档升级后,能确保监控无死角。”黄河告诉记者,无论是路面的违法、事故还是拥堵,都能立即发现。
记者了解到,分控中心还接入了百度地图的数据,如果遇到拥堵的情况,将第一时间在百度地图上进行公布,提醒驾驶员注意绕行。
“新都东站路段发生拥堵!”正当记者在探访时,分控中心突然发现了“堵情”,民警立即通过天网寻找原因,在前一个路口并没有看到有来车,为何这一路段会拥堵呢?不到1分钟便找到了原因,原来是两辆车发生了擦剐。分控中心立即通知路面民警前往,短短几分钟,“堵情”就被化解了。
施工保畅
多次优化方案
将道路资源留给群众
“交警的保障很到位,虽然上班路上花的时间长了点,但关系不大。”记者在学府路随机采访了一位驾驶员,他这样说。他口中的保障是指在电子路下穿隧道封闭施工期间,新都交警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寸土必争,将道路资源最大限度地留给群众。
从今年4月份开始,电子路下穿封闭施工,给周边道路带来巨大交通压力,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此前民警先后10多次来到施工现场,制定绕行线路,同时还向市交管局征求专家意见,最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设置了70套绕行提示牌、悬臂绕行标牌29套、单立柱标牌6套、锥形筒500余个。
因为沿线居民小区众多,又先后3次修改施工时间,答复并解决群众的各种疑问。在施工区域的各个路口路段,民警、辅警每天早高峰提前半个小时,7点钟便上岗进行保障和疏导。最终确保了整个施工时间的交通秩序。
本报记者何良
新闻推荐
近日,成都首个“垂直森林”示范点在成都市新都区正式亮相。“垂直森林”作为垂直绿化中的一种全新设计方式,是将森...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