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1亿元配套综合资助、200万元的团队资助、20万元安家补贴、一对一人才专员服务、一窗兑现优惠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都拒绝“空头支票”,真金白银的各类支持政策,让新都民营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推动力。
12月19日,新都区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座谈会,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加大人力资源聚集力度,围绕民营企业需求强化人才引育留用。新都聚焦民营企业用人、政务服务、产业扶持等主要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打包政策,当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引路人”“推车手”和“服务员”。
基础好
向民营企业致敬
继续当好民营企业“贴心人”
新都一直是成都传统的工商业重镇,改革开放40年来,新都区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进入新世纪后,新都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招引、重培育、调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进入新时代,新都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民营经济跨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创业激情,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新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活力源”。最近,科伦实业、云图控股、传化物流、科伦医贸、方基建设5家企业入选省、市优秀民营企业百强,刘革新、俞顺红被评为省、市优秀民营企业家,钟翔宇被评为市优秀创业者。
新都将继续发扬当好民营企业“贴心人”的优良传统,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让扶持更加精准,更有效助推发展。
出台“新都人才新政24条”,首发“蓉城人才绿卡”,创新推出“一校(院、企)一策”精准人才政策,让民营企业用才引才不再难。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发布“仅跑一次”目录事项709项,推行“优惠政策兑现一窗式”“延时服务”等服务机制,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从10.4个工作日下降到3.5个工作日,群众办事满意度达到98.5%。出台《关于加快轨道交通、航空、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等产业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财政奖补资金,通过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民营企业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前景广
新都高质量发展
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大舞台
新都区连续23年被评为“四川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区县”,入选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科技创新百强区。产业功能区建设迈上新台阶。轨道交通、航空、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医药、家具、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转型。
创新生态链加快构建,与西南交大共建轨道交通创新谷,交大国地实验室、中车西南研发中心正式落户,624所研发总部、环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园加快建设,工业园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成都绿色金融中心入选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试点,以电子竞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加快发展。
新都城市品质全面提升,规划821公里香城绿道,建成108公里。城市增绿面积达70万平方米。实施“快联内畅贯通”工程,地铁3号线新都段即将通车、5号线主体完工,启动金凤凰高架新都段项目。深化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天府沸腾、尖锋运动等一批特色小镇初见成效。
在成都“大城崛起”的进程中,新都虽然是“新晋”中心城区,却大有可为、必有可为。
新都能够深度参与大都市经济圈的分工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新支撑和新动能,这必将加速新都向都市经济转型,加速新都城市空间布局一体规划,加速新都交通设施无缝对接,以及公共服务功能的提档升级,新都的城市吸引力、辐射力、竞争力将全面增强,新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土壤也将越来越肥沃。
新青金错位协同、一体发展,打造成都面向“一带一路”的“大港区”。新都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充分发挥制造业的坚实基础和领先优势,打造适铁适欧的临港产业聚集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的流转和配置,加快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新都民营企业“借船出海”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的平台将更加广阔。
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成德眉资同城发展。目前,成都正在实施投资133亿的天府大道北延线工程,加快推动成德同城化。新都是成德绵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将加快打造区域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聚集地,在成德同城化进程中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功能重塑。这将有利于新都民营企业抢抓同城化带来的庞大市场,面向环成都经济圈疏解产能、拓展业务、腾挪转型升级空间。
举措实
政企同心聚力突破
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突出“专精特新”导向,坚决淘汰落后低效产能,推动企业实施技改创新,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健全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系列措施,支持科研院所、大学生和技术人才创业,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在新都创立高新企业的创业团队给予充分支持,着力打造一批“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和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日前,环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园开工,新都将着重把“双创园”打造成高端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加快集聚高端技术人才、高水平创业团队,构建科技经济圈,助推区内企业创新发展。
坚持以主导产业引领民营经济发展,推荐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配套产品推进目录,鼓励民营企业加入航空产业联盟;研究制定民营企业协作配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力量,依托“一带一路”“蓉欧+”抱团出海;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在新都建立研发总部、营销总部等功能性总部,打造辐射国内外的产业高地。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10家,优质企业100家,成长企业1000家,形成民营企业“十百千”发展梯次。
围绕民营企业需求强化人才引育留用,细化完善“人才新政24条”,编制民营企业紧缺人才目录,建立“香城专家”智库,完善“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促进职业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加强合作,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定期组织企业招聘专场,让人才载体、人才政策与民营企业无缝对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针对行业类型制定差异化金融产品,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重点加快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创新绿色融资模式,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建立“一次办结”目录,扩大“只跑一次”事项范围,发扬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三到精神”,及时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企业谈
新都的政商环境越来越良性、越来越健康,民营经济发展思路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改善。科伦药业从新都走向全省,再走向全国。有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这次座谈会让企业感受到政府支持帮助民企发展的信心、动力和底气。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企业,为新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
感受到党委、政府对民企的关心,看到陆续出台的支持政策,企业对今后的发展也信心百倍,我们将找准市场定位,“练好内功”,发展好企业,就是对支持的最好回报。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都多年的发展经历,企业深深感到,新都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热土和乐土,我们会紧抓新都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助力新都的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建设。
——成都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静宇)日前,为期2天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查自评总结培训会召开,会议全面总结成都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