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助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新都区行政审批局多措并举,构建标准化、亲民化、规范化的廉洁审批服务机制,为提升新都区民营企业、先进优势产业发展能力与竞争力增添了更为强劲的动能。
“事项清单”标准化
推行阳光审批
作为全国首个区县级市民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近年来,新都区统一区、镇、村三级服务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总要求,对入驻政务中心的803个审批服务事项编制标准化的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和一次性告知书进行公开。
同时,全面清理并取消审批服务中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模糊条款,编制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和一次性告知书,推行阳光审批。
2018年10月,新都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建设“新都区审管互动平台”,将各审批环节涉及的审批要件和审查标准、审批时限等进行细化、量化,进一步压缩自由裁量权,避免权力寻租。
“服务前台”亲民化
防范形式主义
在新都区政务服务中心C区三楼,有一个“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新都区行政审批局、新都区税务局分别派驻工作人员,为群众、企业提供专业、全面、标准的审批服务。
“3个工作日内办理工商注册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理刻制公章,1个工作日内办理税务发票及社会保险登记手续。”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多只要5个工作日,就能走完在新都范围内企业开办的全部流程。
像这样的综合受理窗口,在新都区政务服务中心还有很多。它们的设立是为了防范形式主义,解决企业和市民办事慢、办事难、办事繁等问题。综合受理窗口自2018年5月10日对外开展业务以来,截至2018年底,累计接收各类审批事项4.39万件。政务服务便民化和服务前台的亲民化,让“企业更方便、市民有感受”。
“制度支撑”规范化
降低廉洁风险
“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我们现场踏勘操作规程的核心。”据新都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规范行政审批现场踏勘工作,防控廉政风险,他们编制了《行政审批现场踏勘操作规程(试行版)》。从现勘时限、核查要点、摄录点位等多个方面明确现场踏勘要素,确保踏勘结果的客观、公正。
同时,健全内控制度,通过岗位职责梳理,找出审批各环节的责任边界,强调责任意识,在各环节设置责任科室,实现各环节各司其职、相互制约,让各审批科室在审批环节“不缺失”“不越位”,切实加强许可事项集中实施后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截至目前,新都区行政审批局已修订完善了36个内部工作制度、26个党建工作制度、19个党风廉政工作制度和25个审批业务工作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廉洁,促使审批人员依法依规审批。
本报记者 谭立鹏 李鳌
新闻推荐
为提高中医药行业宣传人员及驻地记者、通讯员的中医新闻及科普稿件的写作水平,增强驻地记者、通讯员与报社总部的互动和交...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