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新都 > 正文

“公园城市”这两年 成都做了什么?

来源:成都商报 2020-05-27 03:18   https://www.yybnet.net/

兴隆湖边的白鹭图据东方IC

上接01版

春风唤醒城市时,城市里大片的金色油菜花、粉色豌豆花先带来春意。

对此,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信心满满:“你要想工作,一步跨出去,就进入写字楼了;你要想生活,一步跨进来就是一个大公园。这就是未来城市的一个典范场景。”

也是这几年里,成都人有了一种新的晒照方式——清晨或傍晚,一个看得见雪山的阳台。

“在成都遥望雪山”群里是一群摄影发烧友,每当夜雨如注的晚上,群里就热闹起来,因为第二天通常能拍下雪山的真容。群友@水星人做了一个在成都观雪山的《年终数据分享》,2017年,50次,2018年,56次,2019年,65次……与2019年成都环境空气质量的数据对照来看,常见雪山是必然的。2019年成都全年优良天数创下287天的历史新高,较2018年增加36天,优良率78.6%。

2020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2019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在这项涵盖30项内容的通报中,成都多次“上榜”,被评定为2019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地方之一。

“许你一个看得见雪山的阳台”。成都,随时在兑现承诺。

绿道串起“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

成都,

给生态价值算了笔账

如果说公园城市的增绿筑景是为成都涵养了生态本底,那么从经济价值来看,天府绿道早就成为了成都最大的“网红制造机”。

新都区沸腾小镇位于成绵乐高铁旁,本是一块不可利用的土地,通过创新“绿道+火锅”的模式,植入美食娱乐、水上音乐、田园体验等新兴业态,一路从抖音火到线下,成了一座难求的网红打卡地。

青白江杏花村几十年前因为靠山不宜耕作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几年前广种果树办起花果节才有起色。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后,以66号房车主题文化生态度假露营地为代表的一批项目陆续引入,杏花村成为龙泉山脚最吸引年轻人的村落之一。

温江岷江村是成都西郊著名的“桃花源”。走在村间小路,不见生活垃圾、牲畜粪便,只见花香满院、溪水潺潺。

绿道上的“网红”账本,一直在用行动回应关于“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之问。

“作为公园城市载体的天府绿道,已成为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成都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路以锦江绿道为例算了一笔生态账——公园有皮划艇、无边泳池等项目植入,“估算公园每年的运行成本约300万元,产业运营起来后,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现在,“自动驾驶漫游车”“MR智能眼镜”等新产品还给公园城市带来了新玩法,绿道自然不缺人气不差流量。

但生态价值的转化不仅是一本经济账,“网红”的制造模式背后,记录着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转变。

“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这是成都创新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也是为什么“网红制造机”可以层出不穷制造出市场认可的消费场景。

政府的手伸得再短些,企业和市民的步子就迈得再大些。政府、社会、市民形成的共享共治共同体,在城市的角落都随处可见。高新区剑南大道天府一街口,原本闲置地块内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现在这里是宜人的绿地,遍布街角巷落的长椅是公园温暖的“注脚”,所有长椅均为企业、市民捐赠,上面刻着捐赠者对城市的记忆和祝福。

在康瑛看来,生态价值的转化实际上会起到引人聚人的效果,从而影响城市的产业变革。绿道串联起“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串联起生产区与生活区。美好环境把人才吸引过来,而公园,便和产业、居民和谐共生了。

从更深层次看,公园城市的建设也是一次引领经济组织方式的变革。通过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建形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经济体系,让城市发展真正告别了工业逻辑。

以示范区扛起“新的发展模式”

成都,跨越龙泉山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明确指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对比过去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再到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两个定位是全新的——不仅是首个布局在西部的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也是首个将“宜居”纳入定位的城市群。

这当然有天府之国宜居的传统,更不容忽视的是成都当下在公园城市建设上的示范意义。毕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中心城市是世界十大城市群当中唯一人口和经济双增长的城市群,成都“人才新政”实施的2年里,超过30万“蓉漂”人才用脚投票来到成都。

从成都出发,延伸的城市表达有很多。或是从中寻求解决“大城市病”难题的方案,或是根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或是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些希望都凝缩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凝缩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依归中。

凡事预则立。为了抵达远方,成都向前迈了一大步——跨越龙泉山,向东!

“东进”,不仅是要对人口和产业分布进行重塑,跳出盆地和东进扩容,使人口和产业的分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经济发展的流向,更加匹配。从经济承载力的角度,更是要通过统筹规模、产业和空间,实现龙泉山东西两翼的产业体系功能互补,错位协同。

宜居,成都最宝贵的城市气质,也是最难得的竞争力。

此前,北京和上海都编制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探路城镇化进程的“下半场”逻辑,李晓江认为,成都刚刚挂牌的东部新区也是对“下半场”逻辑的探索。成都东部新区以高质量的生活与服务吸引人,人才与就业人群吸引企业的发展逻辑,将实现“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这会是一座为“后浪”而生的未来之城。

东西协同,再看成都,疏密有致的空间、宜居宜业的环境。这座公园城市超越了当年的城市形态,却又保留了山水人文内核。即使放之遥远的未来,它在“下半场”的赛道里也毫不落伍,反而拥有后发超越的可能。

就在本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成渝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的两大核心引擎,承担着带动整个西部发展的重任。

这意味着,身担内陆门户重任的成都,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将扛下更多重任。

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成都已形成聚人引人的环境、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面临新的挑战和重任,不用怀疑——这重任,成都扛得住!

新闻推荐

最喜欢的花

不管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国色天香的牡丹,暗香浮动的梅花,还是各种无名小花……它们都在大自然的花园里享受阳光照射、雨露滋润...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公园城市”这两年 成都做了什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