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带领群众致富
11月27日,晴。冬日的阳光让人感觉温暖而惬意。
大新县陇那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同样是一派温暖而惬意的情景——
牛舍里,一头头西门塔尔母牛在悠闲地进食;青贮室旁,工作人员熟练操作机器裁切甘蔗叶、牧草等食料,然后投放到青贮室内储存;牛舍对面不远处,工人们在浇筑地基,隆隆的机器声告诉我们,工程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当中……
陇那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今年2月8日,合作成员5人,注册资金500万元。目前,养殖基地已购进西门塔尔母牛131头,育肥牛30头,完成投资850万元。
正在指挥工人工作的合作社副总农忠强给记者算了基地建设给当地及周边群众带来的经济效益:群众把土地租给基地,每年有租金收入;群众应聘到基地当工人,每月有工资收入;群众还可以自己种甘蔗、玉米等作物,将甘蔗叶、玉米秆等卖给地基当饲料。
“基地将以合作社为龙头,通过‘寄养代管\’扶贫帮扶服务方式,三年内,可覆盖贫困户1000户以上,实现年人均增收20%目标。”农忠强说。
正在给牛添饲料的工人覃学福是陇那屯人,家里土地少,每年种甘蔗的纯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如今,他和爱人一起应聘到基地,每人每月工资2500元。
“在家门口轻松就业,一个月的收入,就顶辛苦种甘蔗一年的收入,另外的11个月等于白赚了。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致富有望啦。”覃学福乐呵呵地笑了。
在基地门口,记者叫停了开拖拉机的覃志新。
覃志新来自距陇那屯约3公里的栢必屯,他刚拉了一拖拉机甘蔗叶卖给基地,收入近200元。
“要是在往年,这些甘蔗叶只能烧掉,那是在烧钱呢。现在好了,连甘蔗叶都能换钱,比原来多了一份收入,加快了我们致富的步伐。”说完,覃志新又开动拖拉机,“突突突突”地离开了。
记者采访的当天,大新县政协主席许斌吉在宝圩乡党委书记许凤锦的陪同下,正在基地里调研。
许斌吉告诉记者,为充分利用该县40多万亩甘蔗和15万亩玉米秸秆及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大新县大力推进“草食性动物”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全县畜牧业大发展,带动项目区群众快速致富。该县政协围绕这个目标,积极对该项目建设面临的难题逐个“把脉”,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得到县政府职能部门采纳并认真梳理,及时解决项目进展中的突出问题。目前,海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富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陇那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福隆楚烽山羊养殖场等4家规模养殖企业(公司),主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总共投资4000多万元,年产值达5亿元。依托第一书记,帮助群众致富
危然,现年25岁,是广西北部湾办的一名员工。今年3月后,他多了一个特殊的头衔——大新县那岭乡岜伏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11月28日,在危然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岜伏村岜伏屯采访。
提起孔雀,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一种观赏动物,通常都认为只有在动物园里才能见到它美丽的身影。
然而,在赵伟龙的庭院里,我们看到,形态各异的孔雀正自由自在地享受冬日暖阳,美丽的羽毛在太阳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大新讯近日,桃城派出所便衣民警在大新县城桃源路巡逻时,发现有许多人员在桃源路一家食品店出入。民警发现,这家食品店两边卷闸门紧闭,无法看清屋内情况,紧闭的卷闸门内传出...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