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文圣 通讯员 黄梅花
1月19日。凌晨5时30分。
大新县五山乡联山村古敏屯沉浸在一片静寂之中。
“叮铃铃,叮铃铃……”在李子桃的家中,一阵闹铃响了起来。
起床,穿衣。刷牙,洗脸。煮面条,吃面条……
大概半小时之后,李子桃挎起一个黑色的包包,出门了。
1974年以来,李子桃老师一直在联山村任教,2011年9月,他调到联山村最边远的汪屯教学点任教。
“从古敏屯到汪屯,要翻越几座大山,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李子桃一边走,一边对记者说。
6时10分。我们来到第一个山坡。这是一条坑坑洼洼、坎坷不平的山路。沿途杂草丛生,草上、树上都挂满了露珠。
李子桃从路边折了一根树枝,拍打着露珠。
“平时您早出晚归,独自走这条山路,不觉得寂寞吗?”记者忍不住问。
“寂寞是难免的,但是……”李子桃呵呵一笑,“山人自有妙计——”
说话间,李子桃从背包里拿出了一台小巧的收录机。
“寂寞的时候,我就拿收录机来开,听听歌,唱唱歌,解解闷。”李子桃打开了收录机,并跟着唱了起来:在那遥远的地方……
寂静的山路上,李子桃的歌声显得特别嘹亮。
歌声,消除的是山路的寂静,坚定的是李子桃投身山村教育事业的决心。
7时10分,我们终于来到了汪屯教学点。
虽然是一路拍打着露珠一路走来,但是,李子桃的裤脚还是湿了一大截,鞋子也湿了。
李子桃径直走进办公室,拿出预留的裤子、鞋子,换下了被露珠打湿的裤子和鞋子。
“到了学校以后,为了保持教师的形象,我就换比较干净的衣服、鞋子再上课。假如是雨天的话,我就靠这双水鞋走路了,天气比较好我就喜欢穿解放鞋,或者这双胶鞋。”李子桃说。
换好了衣服和鞋子,李子桃来到了教室里,等待着唯一的学生——梁俊飞的到来。
这是一间简陋的教室:一块掉漆的泛白的黑板,一张同样掉漆的讲台,一张陈旧的椅子,讲台上摆放着一盒粉笔和一根教鞭。学生用的,同样是陈旧的课桌椅。
在黑板的旁边贴着一张手抄的课程表,详细安排着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课程。
“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但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我一直都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开足课程,认真教学。”李子桃说
“当——当——”7时40分,一阵清脆的钟声响起。早读课开始了。
(下转第八版)
新闻推荐
绿叶掩映下,一颗颗草莓鲜艳欲滴;游客手持竹篮采摘草莓,不时传来一声声爽朗的笑声;靠旁边的一畦地块里,10多个村民正在除草、摘除草莓枯黄的叶子;草莓园旁边,机声隆隆,工人们正...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