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掩映下,一颗颗草莓鲜艳欲滴;游客手持竹篮采摘草莓,不时传来一声声爽朗的笑声;靠旁边的一畦地块里,10多个村民正在除草、摘除草莓枯黄的叶子;草莓园旁边,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铺建停车场;通往村子的石拱桥下流水潺潺,游人或相互拍照,或追逐戏水……
这是记者近日在大新县桃城镇万礼村浓沙屯看到的景象。
“年底有分红,土地出租有租金,每天劳动又轻松又有工资领,能摊上这样的大好事,全亏有了覃老板啊。”停下手中的活,正了正帽子,65岁的赵阿婆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赵阿婆口中所说的覃老板叫覃民,浓沙屯人,大新盛都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
浓沙屯共有80户,300多人口,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甘蔗和水稻,年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所以,常年有100多人在外打工。
如何更好地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事业有成的覃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于是,2010年,覃民把公司搬到了村头,在村头建起了面积5000平方米的厂房,聘用本村或附近村的村民到公司上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班上、有钱挣。目前,公司的工人当中,浓沙屯村民有40人,占工人总数的一半多。
“但是,对于全屯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而已。”覃民说,他希望能搞起一个产业,带动所有村民都能够致富。
如今,覃民的“带动所有村民都能够致富”的产业终于起步了。
“浓沙屯生态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等活动的深入开展,环境卫生良好,非常适宜发展旅游业,特别是观光农业。”覃民对记者说。
说干就干。覃民召集浓沙屯8个村民小组长召开会议,详细谈了自己的设想。然后,覃民还带领部分村民代表到县辖区以及临近县的旅游景点参观考察。
“考察回来后,经过进一步的宣传和动员,村民的积极性很高。”浓沙屯村民小组长黄日相说。(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于是,在盛都工贸有限公司的牵头下,浓沙屯采取全屯农户入股的方式,每户5000元一股,筹集到了第一笔资金40万元,正式开启了他们的致富梦想。
"首先,我们以土地'小块并大块'的方式平整土地50亩,建立起了生态草莓采摘园。目前,草莓长势良好。"黄日相说,2014年12月27日,浓沙屯自发举办了"大新县生态草莓旅游节",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热闹的千人宴会以及采摘草莓的乐趣,吸引了5000多人到来,扩大了浓沙屯的影响力。
除了生态草莓采摘园、烧烤,该屯还致力于打造亲山亲水、休闲垂钓、避暑纳凉、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景区。目前已投入100多万元完成了标准化篮球场和文化舞台、停车场、公共卫生厕所、河道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浓沙屯目前已注册成立大新县浓沙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公司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每个成员落实具体的分工,以实现规范化经营管理,确保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覃民说。
"目前我们的项目还比较单一,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出更多土地,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不断开发新的项目。首先按照生态乡村建设的要求,在进屯路的两边种上珍贵树种,提高品位。其次,在观光农业发面,种植草莓、油菜花、桃树、葡萄、桔子等,供游客观赏、拍照、采摘。第三,设置游泳、划船、爬山、自行车赛等健身项目,以及挖红薯、做红薯窑等体验项目……"一边听着身边淙淙的流水声,覃民一边描述着。
"虽然我们不是贫困村,但以前收入主要靠种植甘蔗和水稻,村里都不富裕。现在,我们的好日子就在前头了。就拿这50亩生态草莓种植园来说吧,种水稻每亩年收入最多2300元,收了稻谷就闲置了,现在收了稻谷种上草莓,一亩年收入至少达到3万元。"生态草莓采摘园负责人覃军感慨地说。
"仅仅今年元旦小长假那三天,浓沙乡村旅游就接待游客4千多人,收入达6万多元,春节期间还会更可观。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现在,大家的劲头可高啦。"浓沙屯村民黄伟林呵呵笑了。
"我们将对道路全面硬化,让浓沙屯更美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休闲观光旅游。"黄日相说,因为每一户都入了股,所以,人人都是股东,"在大家的共同关心、共同努力之下,浓沙屯的增收致富路子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光明。"
新闻推荐
2月5日,在认真听取孙大光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大新县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和审议,在审议中,代表们畅所欲言,讨论热烈,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和谐而厚重。 ...
大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