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讯 2014年以来,大新县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的工作思路,以“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为工作抓手,不断完善举措,扎实推进***工作,全县已完成48个贫困村23386贫困户83268贫困人口的识别、录入和上报等工作,确实找准了扶贫“点子”。
“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该县印发《大新县“十二五”时期领导干部职工包户帮扶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干部的结对帮扶对象。建立和实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制度,拨付专项扶贫资金111万元支持县处级领导挂点帮扶村级项目建设,落实61个区、市、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别定点帮扶37个贫困村,选派37名区、市、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组成大新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担任贫困村党总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在包村干部的指导下,2014年,该县共成立了3个互助协会,组建了24个互助小组,共吸收会员202户,累计发放借款121.8万元用于发展种养业,解决了104户贫困户资金短缺问题。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该县坚持规划到村、工作到户,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主角”的发展模式,在产业扶持上实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目前,该县已完成2013年第一批、第二批产业开发扶贫项目8个,其中母猪养殖项目2个、肉鸡养殖项目2个、良种猪养殖项目1个、葡萄种植项目1个、金银花种植项目1个、甘蔗低产改造项目1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49万元,扶持18个贫困村2255贫困户9384贫困人口。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该县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的作用,按照产业项目效益最大化,市场要求标准化、产品质量安全化的要求,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全县14个乡镇每个月都至少举行技术技能培训班1—2次,让群众真正掌握1—2门的种养技能,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该县严格按照扶贫资金使用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按照资金投入到贫困村的要求,重点向贫困村倾斜,优先把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截至目前,该县完成2014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屯级道路建设12条10.6公里,共投资273万元;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屯级道路建设13条7.25公里,共投资223万元。2014年投入1289.27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学校饮水安全项目71处,解决了14697名群众以及学校3102名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14年11月底,饮水工程项目已完成80%,完成投资1212.02万元,占总投资的94%。(梁桂花)
新闻推荐
▲1月9日,大新县直属机关幼儿园开展亲子趣味活动,在有趣的“运皮球”、“二人三足”、“大小乌龟爬”等亲子互动比赛中,丰富幼儿的生活及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图为活...
大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