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党报批部分女干部下基层:踩着高跟鞋到乡下“跳迪斯科”。笔者认为,文里情况可能只发生在少数干部、少数地方,但“一次笨拙、恶劣的表演,会抵消数十次真诚的付出”,其负面影响很大。
乡镇干部处于社会问题治理的最前沿,直接面对群众,代表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其能力和作风,都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利益受损,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趋于紧张,促使部分群众将对干部的不满,上升为对政党的不满。笔者认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当好“三土”干部,俯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筑牢干群关系。
当好“泥土干部”:脚上有泥土,心里有百姓
“泥土干部”即常常下基层接地气,身上充满乡土气息的“泥腿子”干部。卷起裤腿俯身基层、走在田间地头、坐到桌前椅旁、感知群众冷暖、真正明白群众愁什么、想什么、盼什么。在零距离接触群众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架起干群关系新桥梁。在第一线、第一时间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工作,着力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放在首位,解决好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满足广大群众的诉求,在问题面前绝不做“探头干部、缩头干部、点头干部”,通过解民之所难、急民之所需、圆民之所盼。
笔者所在的大新县宝圩乡现有人口1.8万人,6个村(社区)75个自然屯88个村民小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来,全乡共分成6个民生服务小分队深入各村屯、田间地头召开宣传动员会,认真解决实际问题96件,涉及“小块并大块”、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及***等等。2014年,全乡提前完成县里下达的“小块并大块”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工作得到县政府的肯定,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当好“老土干部”:说土话,穿土布,做“土”事
“老土干部”即领导干部面对群众说的是切合实际的话,做的事是老百姓所想、所需、所盼的事。一是说“土”话,即讲当地方言。领导干部切忌一口官话、套话、大话、空话、假话、废话,这样势必给群众有一种距离感,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因此群众只好敬而远之,更不会对其说出心里话、掏出心窝子。只有领导干部会说“土话”,会说一些群众听懂的方言,多讲大实话,群众对这样的领导干部看起来才像老熟人、老朋友,觉得很贴心,在言行举止上保持一种自然的亲近。二是穿“土布”,就是领导干部下乡杜绝一身名牌,包着紧身裙,皮鞋锃亮。身穿便装,脚穿土布鞋,方显亲切,在穿着打扮上亲近群众、融入群众,让群众愿意与你亲近。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在打扮中筑牢干群关系。三是做“土”事。就是为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领导干部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维护好,把各种惠民政策落实好。不能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盲目追求出政绩、打造政绩工程,影响干部形象,损坏干群关系。在去年的危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中,全乡71位乡村(社区)干部积极深入88个村民小组调查研究,把惠民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核查农村低保户时,这些干部到屯、到户核查情况,做好公示,做好复核,做到应保尽保,被群众誉为一心为民的“老土干部”。当好“净土干部”:清风净土,造福一方
“净土干部”即廉洁从政、清正为民的干部。在古人修齐治平的理想中,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种政治美德,百姓所拥护的是那些清风净土,为民谋福的干部。乡镇干部面对的都是勤劳朴实的人民大众,时刻都要清醒的认识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目前,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乡村干部多多少少掌握一定的权力,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做好“净土干部”,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来,宝圩乡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创新推行“一周一廉”制度,同时在全乡88个村民小组设立88个“民情说事点”,负责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6条,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小组的监督作用,对乡村干部在工作中有存在独断专行、私心重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通过“双向监督”机制确保村务管理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全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014年,全乡干部及6个村(社区)“两委”成员没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作者系大新县宝圩乡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大新讯 今年以来,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大新县审计局把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作为2015年“一号工程”,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效。 &nb...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