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新县宝圩乡板六村村民喜领分红。本报大新讯 (记者 李鸿熙 通讯员 李建勤 颜汝蓉)8月18日下午,大新县宝圩乡板六村陇那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办公楼前一派喜庆景象,村民们在这里参加扶贫牛“寄养”首次分红。“脱贫有希望了!”手捧装有1268块钱红包的覃瑞茂老汉满脸喜悦。
宝圩乡近年以自治区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项目为契机,积极支持陇那生态养殖合作社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去年5月份,合作社吸收44户贫困户入股68.8万元进行良种牛养殖。贫困户与公司签订寄养协议,农户以县扶贫办支持的一万元扶贫资金购买基础母牛入股(不足部分自筹),将扶贫牛“寄养”在合作社养殖基地,由养殖基地负责饲养,双方约定牛犊出生满四个月后由双方分成。项目实施至今,44头母牛已有22头产下牛犊,其中17头牛犊至今年8月满4个月。按协议约定,当天17户贫困户如愿得到了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红。
“整个项目以三年为周期,每年分红一次,每次分红将得到入股资金的8%的红利,3年周期满后养殖场将退还入股本金。协议到期后,农户可将母牛按肉牛出售给公司,也可签订协议继续寄养。”宝圩乡党委书记许凤锦说。据悉,宝圩乡实施“寄养牛”扶贫,计划三年扶持贫困户1000户以上,养殖母牛1500头以上,至2017年项目将覆盖全乡所有村,总户数达4100户共1.8万人,其中扶贫对象户1315户,扶贫对象人数4693人。
在养殖基地,特色养殖产业链渐趋成型:随着牛羊养殖量的增多,青饲料需求量也逐渐增大,遂使周边村屯的玉米杆、甘蔗叶成为畅销产品,仅去年一年合作社收购蔗叶、玉米杆就为当地群众增收超过300万元。目前合作社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工作岗位40多个,就业群众月工资2500—3000元。合作社明年将逐渐推出有机肥、有机米等产品,“甘蔗叶(玉米杆)—肉牛—有机肥—甘蔗(玉米)”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将逐渐形成,贫困群众藉此将“分红”越来越多。
新闻推荐
本报大新讯(记者陈文圣通讯员黄梅花)为抢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大新县积极融入广西旅游“三区一带”建设和全市“发现山水崇左·圆梦别样桂林”战略,牢固树立旅游与文化联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