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2013—2014年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2011—2012年度自治区依法行政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这是扶绥县在“六五”普法期间,创新推进普法工作取得的成绩。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六五”普法期间,该县始终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创新为突破、以特色为抓手”的思路,全方位、多形式、高密度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使广大普法对象知法、懂法、学法、用法,全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法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全民参与普法成为百姓“身边事”
“今天政府搭歌台,各地歌手来聚会;山歌出口唱不停,政策法律来宣传。”在扶绥县各类山歌比赛中,类似的普法教育宣传层层不穷。在普法宣传工作中,扶绥县通过构建社会力量动员机制,创新宣传形式,让普法工作的受教者成为普法的参与者。
扶绥县着力抓法治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形成覆盖全县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体系,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将法治信仰牢牢熔铸到群众的头脑中。“六五”普法以来,扶绥在县、乡两级党校建立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基地,并在看守所、戒毒所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目前,全县设立户外普法电子宣传屏4块,建立法制文化广场9个,法制宣传橱窗150个,固定法制宣传牌1200多块;全县成立法治文艺队伍20支,普法山歌队9支;在县内报刊、电视和网络开辟法制宣传专栏和板块,编印普法读本10多万册,制作普法扑克、笔记本、购物袋、挂历、水性笔等法律宣传品30万份,免费发放给群众……这些做法,极大地扩展全县的普法主体,让普法教育成为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服务打造“温馨便民之家”
如何突破法制宣传的既有模式,打造新的宣传亮点,适应群众对“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扶绥县司法部门创造性建立“温馨便民之家”,为群众提供便捷周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我们到司法局办事,随时都能进门,有凳子坐,有一杯水喝,既可以避风挡雨、防晒纳凉,又能读书看报,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真好!”不少到司法局办事的群众都会这样评价。扶绥县司法局在机关办公楼一楼建立“温馨便民之家”,将一半以上的空间用于公共服务,添置沙发桌椅、饮水机、电风扇等,营造温馨的氛围,早上提前1个小时开门,中午不关门,让提前来办事的群众随时进入稍作休息。今年以来,“温馨便民之家”共办理公证181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4件,调处纠纷648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立足实际推进法律服务基层
扶绥县坚持把创建“法治县”活动、“平安扶绥建设”同“服务经济发展,关注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该县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合法合规评审、评估、决策程序,全县执业律师、法律工作者受聘担任辖区内企业法律顾问22家,开展法制宣传进企业、法律保障进企业、法律顾问进企业活动,把准诚信、依法依规发展企业理念,为项目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该县把“平安扶绥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继续深化“平安社区”、“平安村”和“平安校园”等平安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目前,该县还在11个乡镇司法所和132个村(社区)建立“温馨便民之家”工作站(室),成立一支由677人组成的基层人民调解员、信息员队伍。“六五”普法期间,扶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民间纠纷1万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
新闻推荐
扶绥讯 近日,在扶绥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一位岜盆乡的老大娘因与他人有经济纠纷前来咨询法律,老大娘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讲粤语,只会用当地的壮话(即“土话”)进行咨...
扶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