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前右二)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有明(前左一),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旭辉(前右一)的陪同下,深入江州区罗白乡惠利民生公司甘蔗"双高"基地现场,实地调研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情况。王海玫 摄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有明(前右三)到江州区新和镇调研,向广西大唐公司负责人了解甘蔗高产高效现代化集成技术中心项目建设情况。韦芳兰 摄
市长孙大光(右三)到扶绥县调研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情况。卢文斐 摄
土地整治现场。
机械化种植甘蔗。卢文斐 摄
指针式高跨体喷灌。卢文斐 摄
机械化收割甘蔗。卢文斐 摄
制糖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卢文斐 摄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奖励扶持政策。
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渠芦合作社分红现场。 本报记者 王岳琛 摄□本报记者 罗承品
蔗糖业是崇左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崇左市甘蔗种植面积412.7万亩,2015/2016年榨季全市入厂原料蔗产量1495.06万吨,混合产糖178.55万吨,连续13个榨季居于全国全区首位;甘蔗种植涉及全市农民28.71万户132.43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7.7%,甘蔗种植收入约80亿元,占农民年收入的60%左右,是全市农民脱贫致富最稳定的途径。2015年制糖业产值达到286.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3.49%,蔗糖业直接提供税收10.6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9.8%,是最主要的税源。
近年来,由于受国际糖价影响,国内糖价持续低位运行,加之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崇左市糖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迫切需要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
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战略重组,加快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崇左市以多举措发力糖业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糖业转型升级,提高糖业综合竞争能力!
“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开展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是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糖业二次创业的第一主战场。按照自治区下达的任务要求,崇左市2014—2019年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任务为201万亩,任务已分配到五个自治区认定的糖料蔗生产县。
2014年开始,崇左市开始实施以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为目标的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双高”基地建设任务90.19万亩,完成任务87万亩的103.6%,占同期全区的40%,是广西实施“双高”面积最多的地级市。
如何才能稳步推进“双高”基地建设?
成立“双高”基地建设“大会战”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总指挥长,并落实市、县领导和部门的责任区,市四家班子成员均挂点联系一定面积的示范片建设,每个片区都有挂点的领导、部门和具体的责任人。
在开展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中,加强引导和鼓励县乡村积极探究适合本地开展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和新办法,开辟了发展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新路子,保证了崇左市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快速地推进。
目前,崇左市已成功打造出8个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新模式,特别是实施“政府+制糖企业”模式,即政府与东亚糖业集团联合共建20万亩“现代农场”,进一步实现制糖企业与糖料蔗种植一体化的发展;打造和推广以实行“分股分红不分地”的“双高”基地建设的“渠芦模式”,社员按照入社土地面积分摊经营成本,分配经营利润,保证农民获得与其社员权相对应的收益,是当前最规范、最标准、水平最高模式,其示范效果好、复制性高,是崇左市开展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合作社中的典范。
为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合作社参与建设,努力提高其组织化程度、规范化运作和管理水平、提高农民收益。崇左市委、市政府今年6月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和《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对参与“双高”基地建设的农民合作社根据经营面积可奖励5—40万元,每个家庭农场奖励3万元。6月28日,在全市“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了渠芦农民合作社等4个农民合作社,其中渠芦农民合作社获奖40万元。市委、市政府将从今年起,每年支持培育市级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个以上,每个县(区)培育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个以上。
同时,市、县(区)签订“双高”基地建设责任状,把“双高”基地建设作为各县(区)绩效考评的内容,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以此确保领导的重视和组织的保障,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崇左市把宣传作为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的重要推手,采取广播、电视、宣传栏、板报、培训、会议、简报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参与“双高”基地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项目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利用媒体平台接受社会监督,有力促进工作的开展。
崇左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全区推广,特别是“甜蜜之光”崇左扶绥甘蔗产业(核心)示范区是广西首批2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甘蔗为主导产业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015年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首届广西糖业发展高端论坛、全区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年中工作会议等蔗糖产业相关的活动在先后在崇左召开,得到和自治区彭清华书记、陈武主席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企业战略重组取得新发展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结合崇左的实际,着力在增强蔗糖产业的竞争力上下功夫,聚焦企业兼并重组的糖业二次创业的第二主战场,通过淘汰落后的产能,引进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糖业集团推进糖业生产,力争把糖业做精、做专、做强。
特别是近两个榨季以来,凭祥才源、宁明丰浩、左江永凯等3家制糖企业由于企业亏损加剧、入不敷出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在2015/2016年榨季全面停榨。
崇左市政府和涉及的县(市、区)政府及时成立了推进制糖企业并购重组司法拍卖工作小组,加强引导和服务金融投资部门,并鼓励和引导中粮屯河、南宁东亚等市内优势制糖企业参加并购重组。
2015年底开始对左江永凯公司启动法律程序,并于今年6月21日依法对该公司的厂房、生产设备等相关资产按现状公开拍卖,最终中粮屯河股分有限公司以4.76亿元竞买成功。目前,拍卖后续相关程序以及后续工作正有序开展。此外,凭祥才源、宁明丰浩两家企业正进行资产评估当中,近期也将进行拍卖重组。明年上半年计划兼并重组大新世纪飞龙和大新永鑫两家糖厂。
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崇左市规模以上蔗糖循环经济企业11家,形成了以生物质发电、制糖、造纸、酒精为主的第一产业链,以生物肥为主的第二产业链和以酵母、酵母抽提物、味精、焦糖色素为主的第三条产业链,所有糖企都通过了广西循环经济企业认定。目前,综合利用糖蜜生产酵母产能3.5万吨/年、酵母抽取物2万吨/年、酒精5万吨/年、味精5万吨/年,崇左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酵母生产基地;综合利用蔗渣造纸产能19万吨/年、发电产能30兆瓦,利用蔗渣进行生物质发电经验得到全区推广;综合利用滤泥生产生物肥产能10万吨/年。2015年,崇左市糖业循环经济(不含制糖业)产值达到36.9亿元。
同时,崇左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甘蔗多样性产品研发和生产。积极引导和推动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崇左现有制糖企业或新办企业开展甘蔗原汁、甘蔗原醋、甘蔗饲料等生产,今年5月崇左市政府与广西大学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崇左湘桂糖业和法国乐斯福集团合作的年产1.5万吨活性酵母及年产1万吨酵母提取物计划在2016投产;扶绥糖果休闲工业园建设也进一步加快,并引进了金冠、冠龙、弘信、泰华、桂和堂等7个项目。目前,崇左市已有10个糖业主业转型升级项目明确列入三年(2016—2018)攻坚行动计划重点推进。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三是加强保护、严格整治,遗产管护扎实有效;四是积极迎检,狠抓整改,申遗工作有序推进;五是宣传推介、多方展示,遗产影响力全面提升。总结花山岩画申遗的成功经验,我们有五点体会:一是国家和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