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全在工作中
陶工艺半成品
从16岁开始与陶器为伍,龙州县上金乡的林永全与传统的手工制陶工艺一同走过了45年的时光。而从2015年5月开始,林永全成为上金古窑的专属使用者,他将继续在陶器上倾注自己的心血。
制陶与岁月
林永全生于1955年。
1955年对中国历史而言,是新中国战后恢复生产时期。而位于今天上金旧街的上金古窑就建于1954年,归属于当时的龙津县上金社区的上金陶器社,生产着瓦缸、茶壶、盘子等十几个品种陶器。
“制陶是一门手工艺活,当时许多人都以进入陶器社为荣。”林永全回忆,当时陶器社的高待遇使众多人趋之若鹜。
1971年,16岁的林永全从上金中学毕业,因家庭贫困,无钱再支付高昂的高中学费,他开始为了家庭生计奔波。开始,他想过回乡插队,但由于当时的生产队条件十分艰苦,每天辛苦操劳也仅能挣到十个公分,不到二毛钱的收入,而当时陶器社的技术工每月可挣到三四十元,于是,他心动了。
进入陶器社,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林永全只能做些打浆、晒泥、配料的杂工,为了尽快学到这门手艺,除了在空暇时间段里自学外,他还常常向各位老技术工学习、请教,慢慢地,他掌握了制陶的技术与窍门。1980年,他成为了陶器社的技术工之一。
但在他成为技术工不久,国家实行分家到户,陶器社也随之宣布解体,众多技术工也开始另谋出路,外出经商,只剩下十几户人家六十多人依然坚持着制陶。
随着陶器业日益衰落,林永全也曾想过外出谋生,但由于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加上无做生意的本金,带着对制陶工艺的喜爱和不舍,林永全开始靠着向信用社贷款坚持制陶,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
塑料和不锈钢器具的出现,陶器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古窑制陶者也由刚开始的十几户六十多人到2000年的三四户十多人,直至2014年,只剩下林永全一人在坚守。古窑里的传统制陶手工艺
上金古窑,一座用粘土和砖瓦盖成的简陋房子。窑身内壁以耐火砖砌成拱形,是一条长长弯弯的隧道,长达三四十米,窑壁上那些经历数十年窑火洗礼的古砖,沾满了灰黑色的结晶,一块一块突兀着排列。装窑,烧火,出陶……三天后成果就会展现。
每天清晨七点半左右,林永全都会推着一辆老旧单车,准时来到古窑旁的厂房,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的工作。
由于所需原材料多、人工不足、价格低等原因,林永全目前只制作一种蒸糯米饭用的陶器甑。先用棉线将前一天准备好的原材料泥坯一块块切割下来,揉成一块块泥饼,拍上细沙打坯,再取泥坯搓成一条条泥柱备用,就可以制作陶器了。
据林永全介绍,制陶使用的柔韧泥坯可来之不易,要经过挖泥、泡水、成浆、过滤、沉淀、晒太阳,再经过手打直至泥土具有弹性和硬性一系列工序才可用于制陶,而打坯时放上细沙,则是为了完成陶器制作时容易跟车盘分开。
制陶是门技术活,常年四季不宜多穿,更不能戴手套和穿鞋袜,林永全就穿着一双拖鞋坐在车盘前,开始制陶。将沾着细沙的泥饼放上转盘做底,一边用脚控制着车盘的转数,一边将泥柱围绕在底盘周围,手脚并用控制着车盘的力度,适时添加上一些水,用手帮助陶器成型,同时保证陶器口径大小一致,此外,还要凭着手感去除其中的杂志和石头,以防燃烧时陶器爆裂。十多分钟后,一团团黄色的泥土在林兴全手里就变成了一个个半成型的甑。
制作完成,再用竹篾将成型的陶器搬出,放在平板上晾晒,就形成了半成品。半成品在风干过程中,还要刷上用河泥和草木灰调制而成的釉,晾到一定的硬度,才可入窑烧制成陶器。
烧窑是制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火候的掌握是成败的关键。第一天需要慢火排出水汽,第二第三天要控制大火燃烧,尤其第三天的最后十二小时最为关键,因为每小时所需的温度都不一样,每八到十分钟就要添加一次柴,直至大火呈白色达到1000摄氏度左右,陶器上的釉呈波浪形为止。
“不算辛苦,时间可自我调节,玩一半做一半,每天能做二三十个。”林永全说,他每做够400个甑,放满十个仓就开始烧窑,一般是四个月烧一次。
这些陶器甑主要是本地人购买,也有部分销往大新等县农村以及越南,每个甑可卖45—55元,烧制一窑可卖一万多元,除去烧一次窑所需的一万斤柴火成本3000元,平均下来每月也不到2000元的收入。可对此,林永全还是感到很满足:“不但挣到了生活费,还可以给孙子孙女零花钱。”制陶手工艺面临着失传困境
制陶工艺不但是门技术活,且脏、累、不挣钱,目前整个上金乡也只有林永全一个人在支撑着,这门传统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时代不同了,年轻一辈都不愿做,现在只剩下我一人,可惜了这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工艺。”林永全说,因为制陶工艺十分艰辛,年轻人对这一古老的工艺缺乏热情,传承这一古老工艺面临困境。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古窑已得到龙州县政府的重视。自2015年2月,龙州县列入广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以来,龙州县充分挖掘左江龙州河段自然山水风光,力争将上金打造成上金国际旅游度假区,生态休闲养生的旅游景区。上金古窑也成为景区里的景点之一,古窑厂房经过政府修缮,显现出了一些原始面貌,林永全也成了古窑的唯一使用者。
“希望政府能重视这门手工艺,使制陶工艺继续传承下去。”林永全说,希望上金旅游景区能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将古窑打造成为一个手工制陶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提高对制陶工艺的兴趣,同时学习如何制陶,将制陶工艺发扬光大。
能有一个继承者,将制陶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这是林永全最殷切的希望。
新闻推荐
图为女书画家为官兵书写对联现场。龙州讯 1月27—28日,自治区妇联...
龙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