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龙州举重摔跤训练馆进行摔跤训练的体育苗子 方夏宁 摄龙州县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以下简称“龙州体校”)举重摔跤运动馆,如今坐落在朝阳小学附近,虽然周围车水马龙,但对于大多数龙州人来说,它却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存在。
但这却掩盖不住它曾经的辉煌。体校自1972年成立以来,向区内外体工队、体校输送了举重、摔跤、足球、中国象棋、乒乓球等体育人才130人,100人次升上各类体校继续深造。
他们之中,有6人15次打破全区纪录、两人4次破世界纪录,一人获称“广西棋王”,7人获得运动健将称号,也走出过全国冠军、世界冠军。
然而近些年来,龙州体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巅峰时期相比滑落不少。和崇左的其他县份的体校一样,面临着生源不足、资金缺乏,苗子青黄不接的尴尬。
这一举国体制下金字塔式选拔制度注定了运动员要走过一条艰苦的训练之路,才能脱颖而出。脱离了全民体育的狂热年代,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当下,龙州体校的存在与发展显得日益尴尬。
□本报记者何凯旋实习生梁宝艺他就是那个年代的英雄
如今,还有不少龙州人对这件30多年前的事情津津乐道。
1984年7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响彻龙州大地。
在美国华盛顿,世界青年摔跤锦标赛48公斤级古典式摔跤比赛中,中国代表队龙州籍选手黄文贵一路过关斩将,勇夺冠军。这是中国摔跤在世界大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荣归故里时,人们夹道欢迎这位凯旋的英雄。报告会、表扬信纷至沓来。在家乡,他当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如今的任何一位明星。
“他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现任龙州县文新广局副局长的方夏宁说。
在龙州体校的办公室里,副校长黎杰拿出他珍藏多年,早已有些泛黄的一张报纸。那是1995年10月出版的《龙州文艺》,除了龙州参加南宁地区第五届运动会的宣传报道,上面还记载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龙州体育健儿在区内外各级运动会获得的200多枚金牌。这些文字,虽然过了20年,但如今读起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事实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龙州培养的体育人才很多。举重老教练张桂山带过很多举重选手,一些人还破过全国、世界纪录,当年他们刻苦训练的劲头还让张桂山记忆犹新。
“那时候,训练条件很苦,有时候一整天训练下来,不少人手都磨破了皮,一些练摔跤的孩子被摔得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张桂山说。如何解决学生读书问题?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龙州体校度过了曾经的辉煌岁月,近几年来,不可避免迎来了发展的阵痛。除了全民体育高涨的热情消散之外,体育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也成了问题。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当时特殊条件,体校读书和训练是在一起的,上体校,除了为国争光的使命感之外,不少人还读了中专、到上一级体校深造,毕业和退役之后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不少人还分配到了好的岗位。”教练莫如金说。
据了解,像黄文贵这样获得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运动员,除了获得个体的巨大荣誉之外,他们都有了一个好的前程。据悉,黄文贵如今在广西摔跤队担任领队,当年一些退役运动员被单位接收,并成长为骨干。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后,退役的运动员不再安排就业,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逐渐降下来。很多人不再热衷体育。
体校的衰落难以避免。一个简单的对比就是,龙州体校在发展巅峰时,开展有乒乓球、足球、举重、摔跤等多个项目,输送了很多体育人才,如今龙州体校只能开展举重与摔跤两个项目。苗子从高峰期每年几十人,滑落到这两年每个项目只有几个人。苗子青黄不接日益突出。
“这几年也出了一些好苗子,但与巅峰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教练张桂山告诉记者。
“如今体校很多苗子是从朝阳小学这样的县城小学选拔的,说实话,不少县城里的孩子吃不了苦,训练的劲头不是很足。”黎杰说。
“乡下倒是有一些好苗子,机灵、能吃苦,如果到县城来训练,还要安排在体校训练馆附近学校就读,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却难坏了体校。”
记者了解到,龙州在2015年9月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自治区级验收,解决了县城与乡镇中小学的大班额问题。如今县城的不少小学再要安插学生就读却是一个难题。
农村的好苗子要接受训练就要到县城读书,县城学校很难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这似乎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文新广局已经有所规划,争取在城西小学建立训练基地,他们有住宿条件,可以安排一些乡下的苗子就读,可以保证孩子的读书与训练得到兼顾。”方夏宁说。资金?生源?一道难以绕过的坎
龙州体校的发展一直受到重视。记者了解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龙州体校就筹措了10多万元,兴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摔跤训练房。2001、2002年得到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体工大队资金与训练器材的划拨。2011年,由县里投资50万元,兴建了龙州县举重摔跤训练馆,体校的日常训练有了较好的硬件保障。
而涉及苗子培养的经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相关的资金补助。作为自治区级体校重点项目,摔跤得到了上级体育部门每年一万元的补助,主要用于器材的购买、教练的出差培训等,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我们也想改善一下训练条件,但由于经费有限,很多想法得不到施展。”黎杰说。
而生源,同样是难以言说的痛。
“体校最大的问题还是生源的问题。”黎杰说,多年来,体校的苗子青黄不接,去年还有几个苗子,今年体校还没有招生,但能招到多少个,他心里没底。
“一些家长以为是让孩子来参加业余锻炼的,一听说走专业化道路,赶紧就把孩子领走了。”莫如金有些无奈,很多时候,教练在看到好苗子,往往像看到宝贝一样高兴,而说服家长送孩子来体校训练时,往往会碰一鼻子灰。
“我不要他当什么冠军,只要读好书就行。”家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
“一些家长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把孩子送来训练。无论情况多么困难,我们坚持把体校办下去,把孩子带好。往大了说,这关系到区级体育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往小了说,这也是我们基层体育工作者的愿望与责任。”黎杰说出了教练们的心声。
新闻推荐
龙州讯 为进一步增强干警廉政意识,促进队伍建设,树立人民法院和法官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形象,龙州县人民法院近日组织干警到龙州县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龙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龙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