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日,龙州县的天空一片晴朗。
笔者跟随龙州县委宣传部扶贫干部深入金龙镇双蒙村板内屯扶贫,再一次体会了帮扶贫困户的感觉。双蒙村是该部的定点扶贫村。到点后,我们随即再分小组分别入户。
出发前,龙州县委宣传部扶贫干部陈艳勋说要买些猪肉和水果。
“为什么?上级没规定入户一定要买这些东西呀?”笔者说。
“我知道。每次去扶贫,就像是回一次“家”。我帮扶的黄吉雄户真的好困难,两个老人都多岁了,儿子已经有好几年不回家过年了,也不寄钱回来。每次看着都觉得很心酸……”陈艳勋声音有些哽咽。
板内屯距离金龙镇主干道约1公里,进屯道路已经硬化,比较平坦。这里四周环山,村民多种植甘蔗,也夹杂种些玉米和稻谷。
我们沿着屯内道路,到了路的尽头,拐个约九十度的弯,就到了贫困户黄吉雄家。那是一个典型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两层的瓦房,走上四五级台阶,到了人住的第二层。楼层是木板铺就的,走在上面“吱呀”作响,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大小不一。透过这些缝隙可看见曾是圈养牲畜的楼下堆放了许多杂物。
曾有人对这类房屋打趣说,“一层是畜牧局,二层是人事局,三层是粮食局。”在金龙镇,以前的这类房屋很普遍,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老妈妈!”进门时,陈艳勋亲切地叫了一声,不见回答,又叫了一声“老妈妈”。原来今年岁的“老妈妈”已经耳聋了好多年。
当陈艳勋将礼品递给“老妈妈”时,她连连摆手,直说“不行不行”。双方来回推送了好几次,最终老人家收下了,眼里噙满了泪花。而“老妈妈”的老伴、户主黄吉雄老人却不在家,也没有手机,没办法联系。
“老妈妈”拉着陈艳勋的手说了许多家常话。但由于老人耳聋的缘故,双方无法深入交流。
从“老妈妈”家出来走到村口时,刚好遇到黄吉雄老人从田地里回来,于是陈艳勋就地与之交谈,边谈边记,陈艳勋说了许多安慰老人的话。
老人执意留我们吃饭,我们婉拒了。
刚想返程,忽然看见“老妈妈”拄着拐杖,手里提着一个装着七八个芭蕉的红色塑料袋,步履蹒跚地赶上来,说要给我们带着路上吃。
我们没有要,“老妈妈”仍执意要给,最后我们还是婉言拒绝了。
车子开离村头好远了,我扭头往后看,两位老人还站在那里目送我们。
新闻推荐
龙州讯今年以来,龙州县教育局纪检组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教育扶贫资金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教育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阳光、公正、透明。据了解,在涉及教育扶贫的项目中,比较容易出现违规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