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 恒 本报通讯员 石佰华 张尤志
“路长、海长、护碑员”是由公安边防部门聘请,辅助公安边防部门对边海防地区通道、便道和海防区进行管控,及时发现、举报和制止偷渡、贩枪贩毒、走私、拐卖妇女儿童和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的边民群众,是边境管理的辅助力量。这一创新,得到了公安部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总结推广其经验做法。 陆地边界线长达1000多公里,海岸线全长1642公里,具备边境通行条件的通道、便道有200多条,管辖界碑1306块……与越南接壤的广西,边海防管控任务相当繁重。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近年来,广西公安边防总队首创“路长、海长、护碑员”制度,依靠群众力量驻边、管边和护边,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点、线、面”边境管控新路子,使“二长一员”成为边防部门守边安民的顺风耳、千里眼。
老马在召化村辈分高、有威望,是凭祥市那艾边防派出所聘请的第一批路长。每逢甘蔗榨季,就会有大批境外非法务工人员从边境便道涌入。他提供的准确信息使边防民警及时掌握对方活动规律和特点,一个月连续阻止27人非法入境。
“如今村里的偷盗少了、治安好了,村风村貌也有了很大变化。我们配合边防民警做工作,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自己啊!”老马感慨地说。
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共物色了419名熟悉边境情况的路长。2010年至今,他们共收集各类治安信息1200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526起,破获毒品案件14起,拦截非法入境外国人86批958人。
海警部队借鉴路长制的成功经验,在渔民中聘请了20多名海长。去年11月的一天,广西海警二支队接到海长信息:一名中国籍渔民在北部湾万尾附近海域作业时,其渔网被一艘非法越界捕捞的外籍渔船拖拽破损。5名官兵立即驾艇赶往事发海域,迅速控制企图逃逸的外籍渔船,成功处置了这起涉外海上治安纠纷。
两年来,海长共收集治安信息39条,调解纠纷21起,救助遇险遇难群众28名,查获无合法手续香烟1900条、成品油60吨,协助侦破多起海上特大交通肇事逃逸案。
龙州县横罗村其逐屯“一村跨两国”,村头就是中越890号界碑,被称作“国际屯”。去年1月,护碑员老宋走马上任,积极协助边防民警开展界碑踏查、巡逻工作,带领村民自觉维护界碑安全。为便于联系,派出所还为他免费安装了固定电话。
广西边境一线像老宋这样的护碑员共有120名。在他们和公安边防的忠诚守卫下,中越界碑保护完好,没有一块被损坏、涂改、移除。各级部队还经常邀请老护碑员为新入伍、入警大学生和边民群众讲述界碑历史和护碑故事,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官兵和群众的国防意识。
谈起“二长一员”举措,广西公安边防总队长张大宁用“起步艰辛,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前景广阔”作了概括。他说,广西边海防线今年将实现每条边境通道、便道和每个码头、渡口至少有1名路长或者海长协管的目标,他们全力配合边防民警工作,全天候、全覆盖收集边境治安动态信息,是当之无愧的“不下班的值班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秀隆崇左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建市近10年来,崇左的综合经济实力从比较靠后的位置,发展到广西中等水平。崇左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崇左是中国面...
凭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凭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