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贤 本报通讯员 刘文杰 叶 佩
核心提示
有这么一个神奇的等式:“村警+路长+户长=平安”。这其实是凭祥公安边防大队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的新“发明”——派43名边防民警任职边境村村民委副主任或主任助理,即村警;任命39名热心边境管理工作的村民为“路长”;挑选516名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边境党员干部担任“户长”。
“村警+路长+户长”模式集聚起全民参与打击违法犯罪和参与边境管控的“正能量”,为“平安边境、平安乡村”建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村警构建和谐村屯
一次,夏石边防派出所接辖区板任村群众报称:板任村枯赖屯和板任屯因山林纠纷欲械斗“解决问题”。接报后村警即和村干一起到现场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思想教育,双方100多名村民一致同意,通过协商解决矛盾。
为解决民生的纠纷,凭祥公安边防大队推出了“民警+村干”综合调处“小平台”。民警与村两委坚持每半月排查一次纠纷,月底集中研究解决对策。家住凭祥综合保税区附近的友谊镇陆某兄弟三人因31万元征地补偿款反目成仇,就是在陆某母亲去世时三兄弟还在僵持着。隘口边防派出所民警村官小韩和村干部及时主动帮助料理后事,感动了陆家三兄弟。“民警如孝子般为母亲料理后事,我们亲兄弟却反目成仇,真是惭愧!”陆某表态服从民警调解,两个弟弟也同意民警提出的分配方案,最后三兄弟当着民警的面喝了“团结酒”。
两年来,该大队通过创新多种调处“小平台”,成功调解纠纷382起,及时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路长”织起边关立体“信息网”
凭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97公里,有数十条边境小道,管控难度较大。凭祥市公安边防大队集思广益,积极推行“路长”工作制,从村民中挑选出责任心强、工作积极,对边境情况熟悉的39名群众作为“路长”,及时搜集边境地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情况和边境动态等信息,第一时间将边境情况反馈给边防官兵,作为管边控边重要的信息员。
去年11月11日,大队那艾边防派出所根据某“路长”提供的信息,在友谊镇召化村板梅屯成功破获一起非法持有枪支弹药案,查获军用冲锋枪1支、子弹16发、弹夹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今年1月17日下午,这个大队根据某“路长”提供的信息,在凭祥市南山开发区一举查获非法入境的外国人51人。今年2月24日,大队侦查队根据“路长”提供的信息,在凭祥市边境某地查获一起运输毒品案,当场缴获毒品海洛因3块重1.03千克,抓获涉毒嫌疑人2人。民警告诉记者,两年来,“路长”们共向边防民警提供有价值信息266条,不但协助拦截非法入境人员多批,还协助破获运输毒品案、非法持有枪支案和走私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取得了良好的边境管控效果。
据悉,“路长”工作制在“平安边境”建设中成效卓著,凭祥市将“路长”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并将“路长”作为社会管理创新重要内容进行建设、完善和推广。
●“户长”成为守边固边“瞭望哨长”
凭祥市边防辖区管辖35个村委(社区)会256个自然屯和浦寨、弄尧、叫隘、叫册4个边民互市点,地形复杂,流动人口多,给边境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解决警力不足问题,大队打破单靠边防管控的传统模式,把分散居住的村(居)民,按就近原则,每十户组成一个联防小组实行“十户联防”。然后由每个联防小组推举一名遵纪守法、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户主或党员干部为“户长”。“通过建立‘户长\’机制,从派出所到村屯再到各家各户,层层落实联防责任,只要一户发现治安问题,立即将情况通报‘户长\’,‘户长\’直接将情况通报辖区边防派出所,派出所迅速出警处置。每户村民都是护村的‘瞭望哨’,而户长就是瞭望哨长。”
3月6日凌晨一时,夜宵摊老板李某发现夏石镇街上的一名男子总在一辆货车旁转悠,疑为偷油,立即向“户长”报告情况。民警接到信息后立即展开伏击守候。当该男子刚打开货车油箱准备偷油时,就被边防民警当场抓获。
一位户长发现一村民家里来了两个境外亲戚,形迹可疑,户长立即报告边防派出所。派出所综合情况分析这两个境外亲戚有涉嫌毒品犯罪行为。在多方监控下,民警顺藤摸瓜查获了一个特大跨国贩毒网络,抓获团伙成员5人,缴获毒品海洛因3.12千克。
凭祥市公安边防大队长付玉岭说,户长对加强边境管理和爱民固边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12年以来,辖区的516名“户长”共协助边防民警查获重特大毒品案件12起,查获走私军用枪支1起,查获各类治安案件116起,拦截非法入境外国人35批299人次,协助民警调解民事纠纷53起,有效维护了边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秀隆本报通讯员黄聪文/图10月17日,迎着秋雨,记者再次走访凭祥市夏石镇新鸣村板小屯,惊奇地看到村口新建成一个停车场,停车场规模还不小,占地8亩多,能停放100多辆小车。夏石镇党委书记郭强告...
凭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凭祥市这个家。